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8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20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202篇
预防医学   54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67篇
中国医学   908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刘湘  王玉钗  张雨恬  田丽  谯茹  张伟龙  贺福元  刘平安 《中草药》2023,54(17):5530-5540
目的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鱼腥草注射剂指纹图谱成分簇,进行谱热学研究探讨鱼腥草注射剂中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并构建新指纹图谱;采用等温微量热滴定仪测定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中挥发油成分相互滴定的放热量;根据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放热的叠加性原理,进行总峰面积与鱼腥草注射剂自放热量的线性回归,建立谱热学方程并分析成分簇贡献率,根据关键成分簇信息筛选关键成分结构。结果 11批次鱼腥草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可被划分为26个“印迹模板”成分簇,总峰面积与热量线性回归后保留10个相关性大的变量:V2、V10、V15、V17、V19、V20、V21、V22、V23、V26,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12×10-4、5.93×10-6、7.58×10-5、9.32×10-4、-1.14×10-5、4.97×10-4、5.26×10-5、-1.16×10-4、-5.66×10-5、-2.08×10-5,常数为24.199,r=0.958。筛选得到17个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分别为樟烯、β-月桂烯、4-甲基-3-(1-甲基乙叉基)-环己烯、3-(4-甲基-3-戊烯基)-呋喃等。结论 以超分子“印迹模板”为理论指导,运用匹配频数法对鱼腥草注射剂挥发油进行成分簇划分;利用线性回归得到了各个成分簇对放热值的贡献度及排序,得到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关键成分,为后续对鱼腥草注射剂(类)致敏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副伤寒的致病性,流行病学情况及药敏试验,为副伤寒的诊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3例副伤寒的临床血培养及药敏试验,肥达氏反应,70、80、90 3个年代副伤寒的发病情况,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培养阳性38例,阳性率达88%。肥达氏反应对丙型、乙型副伤寒的诊断价值大,而甲型副伤寒靠血培养确诊。同时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副伤寒的治疗以头孢类、喹喏酮类及氨基糖甙类为主。本组副伤寒合并2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14例(32%),病情较轻,未见肠出血、肠穿孔。结论 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有效预防了伤寒的发病,而比较之下副伤寒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为计划免疫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63.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酒精冲洗保留治疗肾囊肿 64例 ,74个囊肿。引导穿刺 ,抽空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冲洗 2~ 3次 ,保留 5min ,最后注入少量无水酒精保留囊内。术后分别进行随访 ,3~ 6个月囊肿消失 5 8个 ,1年内消失 10个 ,缩小 13 6个。治愈率 91.8% ,有效率 10 0 %。提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是一种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李开产  纪媛 《中原医刊》2001,28(11):58-59
2000年6~11月我院门诊收治经细菌学证实的伤寒、副伤寒36例,采用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生产的左氧氟沙星针剂加头孢赛肟钠静脉滴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36例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入院时热程1~3周28例,3例>3周,5例<1周,呈稽留热、弛张热、不定期热、间歇热型分别为12、7、5、1例,低热1例。相对缓脉26例。体温脉搏曲线相互交叉25例。玫瑰疹7例,呕吐5例,腹泻7例,肝大9例,脾大8例,黄疸1例。咳嗽4例,肺部罗音2例…  相似文献   
65.
66.
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我院在1997年至1998年共收治211例甲型副伤寒,其中误诊136例,误诊率64.46%,全部病例均经血培养和/或血清学证实而确诊。现将误诊情况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5例,女41例,年龄14~62岁,发病至确诊时间5~10天112例,11~20天21例,21~30天3例,临床表现:近年来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稽留热减少(32.3%),驰张热和不规则热增多(67.7%),头痛、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67.
在改进EB作为核酸染色剂中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江  刘敬忠 《华夏医学》2000,13(4):536-536
溴乙锭(EB)是最常见的核酸电泳染色剂,使用该试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EB加入电泳缓冲液或琼脂糖凝胶中,一是核酸电泳后再在EB溶液中染色。笔者设想电泳前首先将EB与DNA结合为复合物,电泳后就可以直接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这不仅背景清晰干净,节约EB用量,减少EB污染,减轻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危害,也简化了操作。1 材料和方法1.1 溴化乙锭及pBR322/MSPI(0.5μg/μl):亚美公司生产。1.2 方法:1常规铺2%的琼脂糖凝胶。2将溴化乙锭配成10mg/μl的母液,然后分别将母液稀释成1/25,1/50,1/100,各取2μl,与等体积的pBR322/MSPI混合(则…  相似文献   
68.
目的:筛选制备阿昔洛韦-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毫微粒(ACV-PLGA-NP)的优化工艺。方法:单因素试验初选制备ACV-PLGA-NP的pH值范围、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浓度范围、PLGA分子量、药物及丙酮浓度范围。按均匀设计表设计实验,进行结果预测及验证。结果:优化工艺与PLGA分子量及丙酮浓度无关,pH值为1.5,PVA浓度为50mg/ml,ACV浓度为0.8m  相似文献   
69.
同浓度不同用量的乙醇对家兔左心室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脉内注射 5 0 %乙醇的方法 ,观察同浓度不同用量乙醇对家兔左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乙醇后 ,大多数左心室内压降低 ,个别左心室内压不变。随着乙醇量的增加 ,左心室内压下降愈明显 (P <0 .0 5 )。提示高浓度乙醇可降低左心室内压 ,由于个体差异 ,乙醇对左心室内压的效应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0.
沙门氏菌是一类肠道传染性致病菌 ,可引发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疾病。而奇异变形杆菌则是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食物中毒 ;有的则与化脓性球菌一起造成混合性感染 ,引起继发性感染等。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同时引起伤口感染则十分罕见。现将从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1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女 ,7岁。左小脑伤口感染 ,取伤口分泌物作培养 ,连续 2次获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2 培养与鉴定1.2 .1 取伤口分泌物同时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及SS平板于 3 7℃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