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84篇
  免费   8225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耳鼻咽喉   317篇
儿科学   677篇
妇产科学   1634篇
基础医学   3496篇
口腔科学   829篇
临床医学   37722篇
内科学   12691篇
皮肤病学   804篇
神经病学   1576篇
特种医学   35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5196篇
综合类   54166篇
预防医学   84589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27884篇
  237篇
中国医学   11126篇
肿瘤学   1090篇
  2024年   1081篇
  2023年   4181篇
  2022年   3819篇
  2021年   4625篇
  2020年   4952篇
  2019年   4064篇
  2018年   2131篇
  2017年   3830篇
  2016年   4580篇
  2015年   5378篇
  2014年   13862篇
  2013年   13862篇
  2012年   16990篇
  2011年   18475篇
  2010年   17936篇
  2009年   16579篇
  2008年   19261篇
  2007年   16422篇
  2006年   14028篇
  2005年   12916篇
  2004年   10467篇
  2003年   8762篇
  2002年   6339篇
  2001年   5323篇
  2000年   3908篇
  1999年   3062篇
  1998年   2145篇
  1997年   1953篇
  1996年   1689篇
  1995年   1430篇
  1994年   1269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569篇
  1991年   437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了解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现状,为制定慢性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进行抽样,对许昌市城乡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共调查全市15~69岁常住人口3 704人,收回有效问卷3 687份,有效率为99.54%。加权后,2017年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城乡分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为16.95%,高于农村居民的9.25%。工人和农民最低,分别为6.92%和6.39%。15~24岁组最高,为15.39%;65~69岁组最低,为3.01%。大专/本科及以上组最高,为32.75%;小学及以下组最低,为4.44%。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随学历升高而升高的分布特点。结论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应倡导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协作,大力普及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同时积极探索针对中老年人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作用.方法:取7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9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糖尿病门诊护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糖尿病门诊护理的应用,可以科学创建护理档案,明确随访策略,提升糖尿病的管理水平,使患者具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降低其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35.
陈坤 《家庭育儿》2020,(1):0138-0138
作者从事了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发现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对3~6岁幼儿的身体健康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虽然有些民间游戏看似简单,但是这些民间游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他们的作用是也是很多游戏无法替代的,所以如何重新审视与利用民间游戏,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就是我们这些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所要挖掘的。让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绽放出新的光彩,这是作者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究的课题。作者仅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谈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健康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吕若琦 《健康》2020,(1):25-25
最近,接连出现数起航班上的旅客突发疾病寻求急救的新闻,带给人们新的思考:除航空公司规定不能乘坐航班出行的重症疾病患者以外,普通乘客是否也要提前做好健康准备?哪些健康准备又是必备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应用于肥胖中学生的效果。方法:抽取张掖市第一中学肥胖中学生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干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肥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BMI、腰围、胸围及皮脂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肥胖中学生中实施健康干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改善,控制和降低学生 BMI和肥胖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8.
孟凡美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28-129
目的对护理干预方法中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前列腺炎(Prostatitis,PRS)患者的辅助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总结针对PRS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护理优势和具体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本院泌尿科中收治的220例PRS患者,将患者随机地分成教育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10例,在护理中,对常规组患者实行PRS常规护理,对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将组间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结合护理后,教育组PRS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无效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单独宣教、集中培训和针对性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结合PRS患者的常规护理能使PRS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可起到心理疏导、减少患者顾虑、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积极性等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对于PRS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不可缺少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选择某油田167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异常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B超(40.1%)、血脂(28.7%)、血压(26.9%);与职业相关的项目异常率最高的为白细胞(17.4%),其异常率随工龄的变化呈U型分布,而与性别无关。提示,对放射工作人员既应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培训,亦应注重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索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转换分的差异。方法 从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库中,分别抽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的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的前27%(301例)和后27%(301例)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结果 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吸烟偏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偏好、睡眠时间、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好饮酒者较多,睡眠时间为7~8 h者较多,平和质者较多,平和质转换分较高,8种偏颇体质转换分较低;心理领域高分组有运动习惯者较多(P<0.05),而生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运动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36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改善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及偏颇体质可能会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