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0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79篇
预防医学   1150篇
药学   303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黑龙江省自然人群乙肝疫苗的应用和预防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省内10个疾病监测点内调查1~59岁人群3274人,其中农村1855人,城市1419人。问卷收集流行病学数据,采血并用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显示,我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15.2%和5.6%,并且年龄越小接种率越高。城市5岁以下高达67.0%,而20岁以上成人仅2.7%。接种组的HBsAg,抗-HBs、抗-HBc和HBV感染率分别为4.7%、51.4%、24.5%和25.7%;而未接种组分别为10.3%、26.1%、46.4%和53.3%。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且这种差别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52.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0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持久性及远期保护效果,从1986年开始,结合农村计划免疫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对免疫后首次检测HBsAg阴性的762名免疫儿童进行了最长1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1)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抗-HBs阳性率以S/N值≥2.1标准计算,分别从免疫后第1年94.44%和84.21%降至第10年50.24%和34.7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HBsS/N值的GMT由第2年的31.62和23.99降至第10年的3.09和2.51,下降更为明显,且GMT以免疫后3~5年下降最快,而抗-HBs阳性率则以9~10年下降最快。(2)母亲HBsAg阴性儿688名,共观察了3559.0人年,出现5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14%;母亲HBsAg阳性儿74名,共观察了456.5人年,出现1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22%,出现的6例HBsAg阳转者均未形成慢性携带状态。与乙肝疫苗免疫前同龄HBV易感儿童HBsAg年阳转率4.27%相比,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HBsAg阳转保护率分别为96.72%和94.85%。  相似文献   
53.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HBsAg免疫Balb/C小鼠一周后取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经HBsAg刺激培养48h后检测其诱导产生的IL-2、IFN-γ的水平,另一份细胞同样经HBsAg刺激培养56h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16h后检测T细胞增殖的水平。用不同剂量HBsAg免疫小鼠后,检测血清中抗HBsIgG2a的水平。结果:中、高剂量组小鼠产生的IL-2、IFN-γ、抗HBsIgG2a以及T细胞增殖的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结论:一定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可上调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4.
张晓琴  吴瑜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9-1389
患者,男,32岁。于2003年5月11日化验肝功能正常来我院防保科接种甲、乙肝疫苗。询问病史,无发热,无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史,近期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常规消毒后,左三角肌皮下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1ml(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20904)。右三角肌肌内注射乙肝疫苗10μg(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  相似文献   
55.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5μg和10μg对成人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199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YDV 5μg和10μg,每人每月肌内注射1次,共3次(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免疫效果观察.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和乙肝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对象中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接种5μg和10μg疫苗组的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9.25%及98.11%;乙肝表面抗体GMT分别为18.88及54.47mIU·mL-1,2组的GMT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YDV成人免疫是安全的,10μg YDV抗乙肝表面抗体的GMT明显高于5μg YDV.  相似文献   
56.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型肝炎高发区,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成为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降低乙肝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但对高危人群(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来讲,单纯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尚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不能获得免疫保护。本所从1999年起对高危人群采取了乙肝疫苗与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方法。通过数年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对我院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及未接种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在推广使用乙肝疫苗10年后,我市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做好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工作,我们于2002年5月在我市3个县按照全省统一方案,对儿童进行HBsAg携带状况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照全省统一调查方案在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各随机抽取1个乡,每个乡随机调查60名0~3周岁(1998年5月1日~2002年4月30日出生)的儿童,被调查的儿童采手指血2滴,用胶金纸条(省计免所提供)检测HB-sAg;同时了解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被调查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有关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59.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接种后免疫获得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为阳性。成年人接种疫苗后,保护性的表面抗体阳转率95%左右,学龄前儿童为96.6%,新生儿为96.2%。但仍会有5%左右的人接种后表面抗体不转阳,也就是说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0.
GM-CSF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接种对象按常规疗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未能转阳.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病例加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乙肝疫苗佐剂进行再次接种研究,并以同期单独加大乙肝疫苗剂量再次接种者作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