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9篇
  免费   938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74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68篇
内科学   570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805篇
综合类   7583篇
预防医学   463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889篇
  30篇
中国医学   1675篇
肿瘤学   30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1123篇
  2013年   1253篇
  2012年   1911篇
  2011年   2103篇
  2010年   2092篇
  2009年   2110篇
  2008年   2205篇
  2007年   2103篇
  2006年   1933篇
  2005年   1879篇
  2004年   1346篇
  2003年   1072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503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527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397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全球约有3.5亿的HBV感染者和约1.8亿的HCV感染者,约57%的肝硬化患者和7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HBV或HCV慢性感染有关[1]。我国作为HBV感染的高发国家,研究HBV的每个致病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成人HBV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HBV和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5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慢性乙型肝炎151例,慢性HBV携带46例,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IL-10-592A/C位点AA、AC、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1082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对照组(P<0.05);各组IL-10-1082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最高,其余依次为肝炎组、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HBV-DNA水平组的IL-10-592A/C、IL-10-1082G/A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1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HBV易感性及其临床结局有关;而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感染HBV后的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 IL-10R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1例慢性HBV 感染患者和301例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外周血标本,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地区来源均相互匹配。 Snapshot方法检测 IL-10R 两个 tag SNP(rs2228055、rs2256111)的基因型;χ2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IL-10R 基因 rs2228055、rs2256111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 IL-10R 基因 rs2228055位点 G/ G 基因型频率(7.2%)明显低于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 AG + AA基因型的0.52倍(OR =0.52,95% CI:0.32~0.84)。结论IL-10R rs2228055位点 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后的慢性化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观察派能达胶囊对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象及症状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增强抗病毒治疗疗效,为临床慢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100mg/d+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组加用派能达胶囊(2粒/次,2次/d);派能达胶囊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并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病例中伴白细胞减少(<4*109/L)和(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的比较治疗前后血细胞水平。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BC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WBC计数较治疗前也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WB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血小板计数较前均有升高,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PLT计数也无统计学差异;3.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能达胶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抗病毒疗效,改善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减少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定量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6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分为5组,予以HBV-M联合HBV-DNA检测。结果:在HBV-DNA阳性率方面,组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NA平均含量方面,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和组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为阳性时,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提高诊断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97.
印健  王朝敏  张燕 《山东医药》2006,46(34):66-66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型法对102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HBV基因B型43例,C型52例.BC混合型3例。未分型4例;B型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C型以肝炎肝硬化感染率最高;C型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抗HBe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者。提示扬州地区存在HBV基因B、C及BC混合型,C型引起的肝脏损伤程度较重,B型较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基于药物干预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93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前后2次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并依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或继续加重)的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减轻组36例,未减轻组57例),分析该两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相应的血常规变化规律。结果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肝组织炎症程度的显著减轻。药物干预后,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明显下降(t=3.34与t=3.17,P值均〈0.01),并显著低于未减轻组;但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血清白蛋白升高(t=3.24,P〈0.01)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的下降,而未减轻组无类似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纤维化减轻与否的判断和药物疗效评价,而血清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99.
海珠益肝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海珠益肝胶囊对鸭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使1日龄北京麻鸭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7天后用Dot-EIA法筛选出DHBsAg强阳性鸭.随机分成5组:海珠益肝胶囊大、中、小3个剂量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的模型组和以无环鸟苷(ACV)灌胃的对照组.每组6只,各组雏鸭均灌胃10天.用药前、用药5天、10天及停药后3天分别采血,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DHBV DNA.结果:用海珠益肝胶囊5天、10天时鸭血清DHBV DNA其OD值均明显低于给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海珠益肝胶囊有一定的抑制DHBV DNA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用核酶基因置换HDV部分基因,分别用HBV特异性核酶(rRZ)和核酶-HDV重组体(rHDVRZA、rHDVRZB和rHDVRZC)研究体外转录与剪切HBV的活性。方法 将含有83lbp的HBV C基因片段的质粒pTA-HBV用BamHI消化成线性后,体外转录获取5’端32P标记靶HBV C RNA。将获得的3个核酶-HBV重组体rHDVRZA、rHDVRZB和rHDVRZC克隆于pGEM-T载体T7启动子下游进行非标记的大量转录。分别将rRZ、rHDVRZA、rHDVRZB和rHDVRZC与卫32P-HBV C RNA按一定比例和条件保温切割。结果 体外实验证明rRZ、rHDVRZA、rHDVRZB和rHDVRZC在37℃具有酶切活性。提示所设计的核酶-HDV重组体rHDVRZA和rHDVRZB中核酶结构正确。结论在HDV基因组不同位置插入核酶,能够维持酶正确结构的核酶-HDV具有体外特异性切割HBV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