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37篇
  免费   1218篇
  国内免费   134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04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200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015篇
内科学   609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981篇
特种医学   7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849篇
综合类   10416篇
预防医学   537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007篇
  42篇
中国医学   2163篇
肿瘤学   310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477篇
  2013年   1604篇
  2012年   2362篇
  2011年   2643篇
  2010年   2589篇
  2009年   2552篇
  2008年   2622篇
  2007年   2521篇
  2006年   2366篇
  2005年   2337篇
  2004年   1734篇
  2003年   1517篇
  2002年   1278篇
  2001年   1021篇
  2000年   756篇
  1999年   711篇
  1998年   717篇
  1997年   730篇
  1996年   698篇
  1995年   592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241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以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构建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系统。方法研究以脑炎、出血热为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对302份病例(其中54例为感染性病症)应用该辅助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与系统第一诊断符合率为60.6%,前3位与前5位诊断提示率分别为74.5%、85.4%。结论构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系统,存在提示、指导、引导及培训的功能,具有确切的实用性、灵活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纳洛酮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纳洛酮组(治疗组)和更昔洛韦组(对照组),每组15人,两组病人都采用静脉给药,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纳洛酮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的时间明显较更昔洛韦对照组缩短,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纳洛酮组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医疗中心登记的6例非副肿瘤性边缘脑炎患者与电压门控钾通道抗体相关,其中5例男患者同时表现出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 BD)和电压门控钾通道抗体相关边缘脑炎发作。3例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R BD和边缘综合征同时消退,2例患者的边缘综合征部分缓解而RBD持续存在。本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张淑兰  魏晨玲 《临床荟萃》2006,21(18):1356-1357
E-选择素(E-selectin)是由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激活的内皮细胞产生,产生后24小时释放入血,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诱导82整合素(Mac-1)(CD11b/CD18)活化,对多形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渗出及与肝细胞的黏附均由黏附分子(sE-选择素等)所介导,肝脏内皮的损伤与sE-选择素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层黏连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的一种非胶原性糖蛋白,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间质间的黏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评价前S1蛋白抗原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38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Ag测定,同时用ELISA法测定HBV病毒血清标志物和用PCR法测定HBV-DNA.结果 "大三阳"患者PreS1Ag阳性率为90.09%,"小三阳"患者PreS1Ag阳性率为50%,PreS1Ag与HBV-DNA、HBeAg相一致.PreS1Ag随着HBV的清除而消长.对23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PreS1Ag消除率达85%.结论前S1蛋白抗原测定在乙型肝炎诊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库存血中HBV-DNA及HCV-RNA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合格库存血浆进行微量汇集池标本(10份×50μl汇集)中的HBV-DNA和HCV-RNA测定,再对阳性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结果 250份(分25个汇集池)受检血浆中HCV-RNA阳性1份(0.4%),HBV-DNA阳性2份(0.8%)。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法筛查血液病毒核酸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一种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婴儿期乙脑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规律,本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如果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就有可能减缓或停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干扰素虽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的双重功效,但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也不尽人意。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一个里程碑,疗效确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然而长期应用可导致患者产生耐拉米夫定HBV变异株,出现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的反复,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尹凤林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96-997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不同民族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从2002年延边大学新生体检资料中,选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掌握朝鲜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2年延边大学新生体检资料中,选出朝鲜族学生827名,其中男生444名,女生383名;汉族学生877名,其中男生492名,女生385名。1.2方法在新生报到后统一发放体检表,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体检主要内容:(1)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ALT)、乙肝全项(两对半)、丙肝(HCV)、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