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6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292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580篇
内科学   335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1217篇
预防医学   49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87篇
  16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HIV感染状况知情交友(知情交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12月在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由社会组织和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招募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MSM,招募样本量为793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知情交友行为等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MSM 767人中,最近6个月发生网络临时性行为302人,发生网络型临时性行为、网络/场所混合型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62.6%(189/302)和37.4%(113/302)。在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已告知、已询问和已知晓者分别占54.6%(165/302)、49.2%(146/297)和42.9%(82/191),知晓网络临时性伴HIV阴性状况后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75.8%(113/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未询问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25~34岁(aOR=2.17,95%CI:1.20~3.91)、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数>2个(aOR=2.13,95%CI:1.27~3.57)、不认为网络临时性伴HIV感染风险较高(aOR=1.96,95%CI:1.14~3.35)、既往HIV检测数>1次(aOR=0.38,95%CI:0.22~0.66)。结论 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的意愿较高,但知情交友行为及知晓对方HIV检测结果的比例较低,针对MSM的网络临时性伴较多、认为网络临时性伴感染风险低和HIV检测次数较少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知情交友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21世纪初发现的一种新发蜱媒传染病。SFTS已在亚洲地区多个国家流行,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5个省份报告SFTS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病例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7个省份为主。病例主要通过被携带病毒的蜱叮咬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病例血液或体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重症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我国SFTS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病死率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从SFTS的流行特征、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提升对SFTS疾病自然史的认知,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降低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3.
双孔鼓膜穿刺并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4月至 1998年 3月我们行鼓膜双孔式穿刺术 ,并将药物注入鼓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6 3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中耳炎 6 3例 ,男 38例 ,女 2 5例。 5~ 81岁。单耳 5 1例 ,双耳 12例。病程 1~ 2 8d,部分患者在他院行消炎、鼓膜穿刺和咽鼓管吹张治疗。就诊时检查见患者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短突显露、鼓膜呈淡黄、橙色或琥珀色。部分患者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或者气泡 ,全部患者鼓膜活动均受限。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 ,用 2 %丁卡因棉片贴于术侧鼓膜。5 min后行穿刺术 ,以 5 ml注射器接 5号磨…  相似文献   
44.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之一.目前,对OME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病因.近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对OME病因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反应与OME的发病有关.Dinis指出,免疫因素可能最终成为OME发病唯一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细胞因子(cytokines,CK)的免疫调节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报道,已发现有多种CK存在于OME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effusions,MEE)中,参与OME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现将OME的病因研究概况及MEE中存在的CK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报告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濮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S、M、L片段分子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特点, 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 提取SFTSV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构建多重PCR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DNAStar、MEGA11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14 d内均无旅居史, 有野外作业史, 无蜱虫叮咬史;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SFTSV基因型为E型, 其S、M、L片段基因均为E型, 与GenBank中已知的SFTS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9.9%、94.0%~99.8%、95.7%~99.7%。结论该患者确诊为濮阳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与河南近年来分离株基因分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 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 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 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 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 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 此时细胞CPE明显, 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 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分泌性中耳炎( O M E)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对 O M E220 例、304 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阻抗测定。结果表明,部分 O M E 患者骨导听阈升高,除造成传音性耳聋外,合并感音性耳聋( S N H L)为318% ,并随着病程延长, S N H L 发病率增高。提示应积极有效地治疗本病,应用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可防治 S N H L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糖尿病患者不伴警告症状低血糖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例不伴警告症状低血糖(UH)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及分析,其中17例共31例次为突然严重的神经性低血糖发作;13例在首次低血糖发作24~48h内,低血糖再发作,且由伴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转为不伴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提示UH发作与反复低血糖发作有关,应避免反复低血糖发作引起脑损害。总结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病情观察及血糖监测的重要意义。指出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强求控制血糖过低以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性伴关系属性与HIV 有关危险行为发生频率的相关性,对深圳收容教育所收容的813 名性罪错妇女进行调查。对其中性伴结构相同、性伴关系多重的两组人群进行单向有序变量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将结果以数学模型形式表达出来。分析结果显示,性罪错妇女的性伴关系属性与HIV危险行为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提示:加强性伴关系干预将可能提高目前在HIV 重点人群中开展的以健康宣传、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