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3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03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1197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641篇
内科学   4055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2篇
综合类   2837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040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974篇
  18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近年来肾结核病例仍较多见,早期诊断困难,单纯药物治疗可治愈者约16%,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的发病率仍较高。尿常规、B超、静脉肾盂造影为主要诊断方法,诊断性治疗仍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4.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节段椎体结核者146例,其中2个椎体者78例,3个椎体者26例,4个椎体以上者42例。伴有四肢骨关节结核者22例,伴骶髂关节结核者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全身骨与关节多个结核病灶,对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Screening for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is recommended prior to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Quantiferon-TB Gold assay (QFT-G) may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 in the detection of LTBI. We prospectively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QFT-G to TS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waiting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screened for LTBI with both the QFT-G test and a TST. Concordance between test results and predictors of a discordant result were determined. Of the 153 evaluable patients, 37 (24.2%) had a positive TST and 34 (22.2%) had a positive QFT-G. Overall agreement between tests was 85.1% (kappa= 0.60, p < 0.0001). Discordant test results were seen in 12 TST positive/QFT-G negative patients and in 9 TST negative/QFT-G positive patients. Prior BCG vaccina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discordant test results. Twelve patients (7.8%), all with a negative TST, had an indeterminate result of the QFT-G and this was more likely in patients with a low lymphocyte count (p = 0.01) and a high MELD score (p = 0.001). In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both the TST and QFT-G were compar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LTBI with reasonable concordance between tests. Indeterminate QFT-G result was more likely in those with more advanced liver disease.  相似文献   
86.
刘志功 《中国骨伤》2007,20(8):507-509
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临床实践证明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材料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发生率。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①脊柱结核造成椎体破坏明显,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用植骨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椎间高度者;②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损害者;③脊柱后凸畸形需矫正者。采用内固定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法,采用Ⅰ期或Ⅱ期手术。应该明确,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克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促Rv1009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方法 采用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1009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pGEX 4T-2载体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表达Rv1009基因蛋白.结果 经PCR扩增在1300bp处发现一条目的片段,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1009基因蛋白,经诱导后高效表达分子量为64KD的外源蛋白,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凝胶自动扫描分析,在A600值为0.6,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诱导表达3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即达峰值,占菌体总蛋白的22.8%.结论 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1009基因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RPF样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TB)杆菌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单纯TB感染者45例,TB合并HBV感染者35例,前4月均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2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每2~4周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T细胞亚群等指标,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TB HBV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3%,较单纯TB组高,发生时间较单纯TB组早半月,发生平均年龄小8岁;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炎症积分均较TB组高(P<0.05);肝功能异常者中80%为HBeAb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重,CD4 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的肝毒性增强,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89.
肺结核患者PBMC膜白介素-2受体(CD2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膜白介素-2受体(CD25)表达在肺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肺结核、支气管肺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CD25表达水平.结果:支气管肺炎患者CD3+、CD4+、CD8+水平分别为(62.32±6.34)%、(47.52±7.16)%、(32.12±6.55)%,CD4+/CD8+ 比值为1.52±0.43,PHA诱导前后CD25水平分别为(4.56±1.52)%、(35.12±7.21)%.空洞型肺结核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41.13±5.25)%、(43.38±5.15)%、(36.25±3.46)%和1.15±0.21,非空洞型肺结核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46.29±5.60)%、(47.21±4.86)%、(32.36±4.03)%、1.46±0.25,相互比较CD3+、CD4+/CD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空洞型肺结核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PHA诱导前后CD25水平分别为(2.13±1.14)%、(27.25±3.50)%和(3.43±1.35)%、(31.14±4.11)%,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D25表达水平降低,CD25表达水平与肺结核病的病情似有一定关系,其对肺结核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