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98篇
  免费   17227篇
  国内免费   9063篇
耳鼻咽喉   2527篇
儿科学   3981篇
妇产科学   2020篇
基础医学   33836篇
口腔科学   6261篇
临床医学   14681篇
内科学   24091篇
皮肤病学   4600篇
神经病学   11346篇
特种医学   40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1篇
外科学   17019篇
综合类   28698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563篇
眼科学   3796篇
药学   13675篇
  32篇
中国医学   5471篇
肿瘤学   28065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2489篇
  2022年   3281篇
  2021年   6542篇
  2020年   5918篇
  2019年   5674篇
  2018年   5937篇
  2017年   6343篇
  2016年   6736篇
  2015年   7690篇
  2014年   11493篇
  2013年   12624篇
  2012年   10688篇
  2011年   12106篇
  2010年   10086篇
  2009年   9553篇
  2008年   9932篇
  2007年   10095篇
  2006年   9137篇
  2005年   8349篇
  2004年   7296篇
  2003年   6213篇
  2002年   5036篇
  2001年   4301篇
  2000年   3544篇
  1999年   3162篇
  1998年   2987篇
  1997年   2732篇
  1996年   2436篇
  1995年   2124篇
  1994年   1878篇
  1993年   1573篇
  1992年   1274篇
  1991年   1200篇
  1990年   943篇
  1989年   878篇
  1988年   816篇
  1987年   653篇
  1986年   608篇
  1985年   809篇
  1984年   716篇
  1983年   494篇
  1982年   548篇
  1981年   434篇
  1980年   387篇
  1979年   278篇
  1978年   195篇
  1977年   154篇
  1976年   118篇
  1975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 :制造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CST组。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和产色基质法测定外周血总胆红素和内毒素浓度。应用MTT法检测TNF、IL - 1、IL - 2和IL - 6活性。使用电子自旋共振仪和酸滴定法测定血氧自由基及血清磷脂酶A2 含量。通过放免分析方法检测PGFα/TXB2 比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T -淋巴细胞亚群。应用多功能生化测定仪检测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外周血总胆红素和内毒素浓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 0 0 1,p <0 0 5 ) ;TNF、IL - 1、IL - 2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 <0 0 1) ;血氧自由基、血清磷脂酶A2 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p <0 0 5 ) ,PGFα/TXB2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CD3 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补体C3 和C4,免疫球蛋白LgM和IgA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0 0 1)。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处在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因此阻断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所致的继发性细胞损伤是其至关重要的治疗环节。  相似文献   
992.
组织工程支架在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可降解支架移植在犬脊髓急性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侧半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细胞支架组在损伤后1周时将填充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只植入支架,对照组不作移植。8周后观察支架的组织反应、降解情况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支架部分降解,管腔内未见瘢痕侵入。神经干细胞向支架邻近部位广泛迁移、扩散,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表型。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磷酯蛋白(MBP)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支架组脊髓损伤区邻近部位的继发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携带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在犬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组织反应.能够抵御瘢痕侵入:其携带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整合入邻近脊髓组织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复发的关系 ,从而更好判断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行脑膜瘤全切除手术治疗 ( Simpson's Grade or Grade )并经 9~12 4个月 ( 4 8± 9)随访的 6 0例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 ,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肿瘤标本的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抗原 ,以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 ,计算 3者的标记指数 ( L abeling Index)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肿瘤细胞的标记指数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在不同病理形态脑膜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恶性脑膜瘤、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 ;同样在复发性脑膜瘤中其表达也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脑膜瘤 ( P<0 .0 5 ) ;良性脑膜瘤中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在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 P<0 .0 5 ) ,而 P5 3的表达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结论 :( 1)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和脑膜瘤术后复发有关。 ( 2 )良性脑膜瘤结合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可用来判断预后即有无复发的可能 ,从而进一步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方法采用^32Pβ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Pβ射线(0.375cGy/min)和^60Coγ射线(206cGy/min)照射HeLa细胞后72h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率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以增殖性死亡为主;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细胞坏死比例高,增殖性死亡(衰老)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 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了解其放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5.
兔肺小动脉内羊水栓塞成分的时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羊水成分在肺小动脉内时序演变过程,为羊水栓塞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兔羊水栓塞症模型,用旺,阿尔辛兰-荧光桃红改良染色法及TEM法,观察羊水中细胞进入兔肺后的时序变化及病变过程。结果:角化上皮等进入兔肺血管后经15d即分解消失,但其引起的多发性结节性小动脉炎经22d才可见到,TEM可见到角化上皮的凋亡过程。结论:羊水中角化上皮细胞在肺小动脉内的时序改变及继发血管改变在病理诊断医疗事故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NP-470对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6只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隔日予以TNP-47030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TNP-470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5.53%。实验组肿瘤中PCNA的表达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上升,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TNP-470除了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外,还可通过抑制LOVO细胞本身的增殖和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1月我院对52例NSCLC进行微波热疗联合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热疗联合化疗组),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与2006年1~11月16例NSCLC单纯化疗(单纯化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热疗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组,热疗联合化疗组总有效率(RR)为65.4%(34/52),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37.5%(6/16)(Z=-2.419.P=0.016);热疗联合化疗组结束后疼痛明显改善,单纯化疗组无镇痛作用,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Z=-6.486,P=0.000);2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肝功能异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NSCLC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NSCLC。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初步经验,评估其手术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7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施行了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为30岁,睾丸肿瘤大小为3.0 cm×2.5 cm×2.0 cm~6.5 cm×4.5 cm×3.0 cm,左侧3例,右侧4例,均通过B超、腹膜后CT、胸片检查,并施行了根治性睾丸切除和病理证实。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施行了3个疗程的化疗。结果:7例均获得成功,无1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平均160 min,手术失血量50~200 ml,平均150 ml,均未输血。术后1~3 d肛门排气,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 d。病理报告6例均无转移性淋巴结,其中1例为1/18淋巴结转移,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阴茎勃起功能良好,射精功能正常。定期复查血hCG、AFP均阴性,B超复查均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胸片表现均正常。其中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术后接受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随访6个月,无瘤存活。结论: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000.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细胞(adipose-derived cells,ADCs)在体外构建特定形态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以第3代细胞接种PLGA生物支架,在成软骨培养基中体外诱导4周,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构建组织的成软骨能力.结果 大体观察见诱导组能维持圆柱形态.非诱导组失去原有形态,单纯支架组完全塌陷.组织学上诱导组局部检测到软骨陷窝包埋于嗜碱性基质中,Massens's染色和Safranin'O染色示胶原、蛋白多糖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Ⅱ型胶原轻度阳性;非诱导组呈典型的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组织学特殊染色均呈阴性.结论 脂肪来源细胞虽为多种细胞混合群体,但作为构建特定形态软骨的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