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1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64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1643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52篇
  3篇
中国医学   31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周华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3):540-542
《少林寺伤科秘方》之"少林寺经验损伤方"中载有方剂共41首,其中9首为专治相应部位之跌打损伤,5首为外用方剂。其所载方药基本符合跌打损伤"气血不流行"的病机特点。"祛瘀不伤正"是贯穿于伤科整个治疗过程,对于体弱之人时刻要顾护正气。纵观书中方剂,所有药物的用量均不大,应该考虑到了祛邪不伤正的原则。所以此书中的方药剂型虽多,但不循常规。《少林寺伤科秘方》用药以活血行气化瘀为主,兼以补养正气。通过对药物使用频率的分析,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炙甲片、香附、枳壳、苏木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当归,当之无愧的成为治疗伤科疾病的要药。  相似文献   
92.
Sanqi is a popula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mmonly used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Notoginsenoside R1, ginsenoside Rg1, Re, Rb1 and Rd are the major active constituents of Sanqi.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the five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otal saponin from Sanqi when it was used in the blood stasis animals or in combination with Geg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five active constituents in rat plasma were determined by an ultra-HPLC–ESI–MS/MS method.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the unpaired student's t-te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notoginsenoside R1, ginsenoside Rg1 and Rb1 represen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normal rats and the blood stasis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otal saponin from Sanqi (TSFS).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ll the five constituents between administration of TSFS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total flavonoid from Gegen (TFFG) in blood stasis rats. It suggested that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SFS could be changed when it was used in blood stasis animals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FFG.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自拟参苓养心颗粒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养心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脑钠肽(BNP)、综合疗效等指标。结果:参苓养心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降低BNP、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左房容积指数(LAVI)未见明显的改善。结论:参苓养心颗粒能够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左心舒张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导痰祛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万爽力盐酸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试验组给予导痰祛瘀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0.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BG,心率、血压、E/A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导痰祛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临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为瘀阻脉络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西药常规治疗(A组)、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B组)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C组)。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测量并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通过B超测量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结果:疗效显著性C组B组A组(P0.05);血脂生化指标除PT及FIB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ABI均有改善(P0.05),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B超检测项目均有改善(P0.05),其中股浅动脉的血流量、足背动脉的峰值速度和血流量的改善效果C组及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1),但C组优于B组不明显,其余检查指标三组内每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多项血脂生化及血流物理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及中药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6.
中风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开发增强中风后恢复和增强神经修复的方法至关重要。中风后的恢复涉及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神经修复系统。神经修复整个过程需要神经元胞体对伤害性刺激作出应答,通过神经干细胞增殖与迁移、轴浆运输信号分子、细胞骨架结构构建以及轴突末端生长锥形成等一系列协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再生生长。神经功能重塑作为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潜在的新靶点,无论是神经功能重塑的具体机制,还是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脑损伤后,由于其内在修复机制十分复杂,单一的治疗措施时常难以奏效,综合治疗将是提高脑内再修复功能的发展方向。益气活血法具有神经保护、血管再生、神经发生及环路重建等多方面生物效应,可共同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其作用机制与细胞自噬、免疫调节及微小RNA调控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益气活血法的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治疗特点以及对中风后的神经修复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因此,进行益气活血法对中风后脑功能康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滞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对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研究。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除去脱落、失访和剔除病例,两组最后分别完成63例。所有患者进行抗心绞痛药物和控制风险因素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丹蒌片,5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3个月。每周进行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采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价,中医症状和生活质量分别进行痰瘀阻滞证、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uke评分、总运动时间、出现ST段压低1.0 mm的时间、心绞痛出现时间和代谢当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痰瘀阻滞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Z=2.091,P<0.05);观察组ICAM-1,CysC,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MA,Hcy和MI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没有发现服用丹参饮合温胆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治疗SAP,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减轻痰瘀阻滞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应用生脉散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生脉散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6 min步行试验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指标更优(P<0.05)。结论 生脉散联合血府逐瘀汤可以提高临床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有助于6 min步行试验改善。  相似文献   
99.
摘 要目的:分析凉血散瘀方加减辅助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虚血瘀型 IgA 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肾虚血瘀型 IgA 肾病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3 %,高于对照组的 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红细 胞个数、血清肌酐(Scr)、血尿酸(SUA)、24 h 尿蛋白定量、Ⅳ 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1) 及层粘连蛋白(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红细胞个数、Scr、SUA、24 h 尿蛋白 定量、C–Ⅳ、TIMP–1 及 LN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尿红细胞个数、Scr、SUA、24 h 尿蛋白定量、C–Ⅳ、TIMP–1 及 LN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6 %,与对照组的 8.57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凉血散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虚血瘀型 IgA 肾病患者, 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肾脏纤维化,且安全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林丽婷  罗霄  王继森  廖婉  高天慧  杨青松  杨鹏  林薇  代文东  孔颖 《中草药》2022,53(11):3425-3431
目的 构建Copula函数,研究莪术Curcuma Rhizoma-三棱Sparganii Rhizoma药对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方剂剂量耦合效应。方法 从自建方剂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气滞血瘀”证并含莪术-三棱药对的中医方剂,对其中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进行数据处理和检验,从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族、椭圆Copula函数族中选择出最佳的Copula函数建立数学模型,描绘联合分布函数图,测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监测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 整理归纳出505首方剂。Gaussian Copula函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之间的相关性,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的Kendall秩相关系数为0.225 6,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333 0,说明莪术剂量和三棱剂量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且呈正相关,当剂量增加时,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增强。结论 基于Copula函数模型,研究莪术-三棱药对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剂量相关性,从数据挖掘和数理统计角度为传统经典药对相须为用提供依据,为研究中药药对在中医药方剂配伍中的剂量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