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52篇
  免费   23717篇
  国内免费   11893篇
耳鼻咽喉   4862篇
儿科学   9764篇
妇产科学   4801篇
基础医学   28867篇
口腔科学   7541篇
临床医学   37832篇
内科学   62060篇
皮肤病学   5003篇
神经病学   11331篇
特种医学   175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2篇
外科学   48434篇
综合类   42653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预防医学   18352篇
眼科学   4838篇
药学   31572篇
  136篇
中国医学   7302篇
肿瘤学   35570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3636篇
  2022年   7018篇
  2021年   15081篇
  2020年   9784篇
  2019年   15171篇
  2018年   9832篇
  2017年   9526篇
  2016年   11879篇
  2015年   15151篇
  2014年   25971篇
  2013年   23295篇
  2012年   26268篇
  2011年   23633篇
  2010年   20837篇
  2009年   20094篇
  2008年   18855篇
  2007年   19083篇
  2006年   16643篇
  2005年   12324篇
  2004年   7784篇
  2003年   6846篇
  2002年   5615篇
  2001年   4959篇
  2000年   4317篇
  1999年   3211篇
  1998年   3430篇
  1997年   3157篇
  1996年   2755篇
  1995年   2540篇
  1994年   2381篇
  1993年   1764篇
  1992年   1911篇
  1991年   1655篇
  1990年   1625篇
  1989年   1492篇
  1988年   1403篇
  1987年   1205篇
  1986年   1012篇
  1985年   1947篇
  1984年   2035篇
  1983年   1444篇
  1982年   1552篇
  1981年   1512篇
  1980年   1318篇
  1979年   1113篇
  1978年   848篇
  1977年   827篇
  1976年   721篇
  1974年   4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载体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mIL12表达情况。方法以携带目的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L12感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正常肝细胞株L02。首先,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杀伤实验等观察病毒对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次,通过Westernblot分析及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mIL12表达情况。结果CNHK200mIL12感染SGC7901后,当MOI=10时即可杀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与ONYX015相当,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杀伤。ELISA检测表明mIL12基因表达量达(267.2±34.6)ng/5×105个细胞/48h,较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高近百倍。结论CNHK200mIL12能在胃癌细胞中复制及增殖杀死胃癌细胞,并高水平表达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动脉壁局部18F-FDG高摄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成3组,软斑块组CT值小于60HU,中等斑块组CT值介于60 ̄100HU之间,钙化斑块组CT值大于100HU。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软斑块组42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553±0.486;中等斑块组30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93±0.296;钙化斑块组36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54±0.189;正常对照组33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102±0.141。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909,P=0.000);正常组与各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摄取,其中软斑块对18F-FDG的摄取最高,提示18F-FDG PET-CT是诊断不稳定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外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HICH病人106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和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意识状态、血肿形态、出血部位、血肿量、血肿与脑室关系、血肿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HICH微创外科治疗临床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部位与HICH微创外科治疗预后密切相关(P〈0.01)。结论微创外科手术治疗HICH具有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术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出血部位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锁骨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接兴  肖翊南 《中国骨伤》2006,19(8):512-512
我科于2000年7月-2005年3月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锁骨接骨板(以下简称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34·6岁。粉碎性骨折26例,长斜形骨折13例,短斜形骨折3例。锁骨中段骨折31例,外1/3骨折9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异体细胞外基质材料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对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3年均无不良主诉和复发表现.结论 异体细胞外基质材料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理想天然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病人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输注0.2μg·kg-1·min-1瑞芬太尼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Ⅰ组通过监测AAI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使AAI维持在30以下,Ⅱ组根据病人血压及心率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每5分钟增减0.01 mg·kg-1·min-1异丙酚。记录气腹前(T1)、气腹后(T2)、分离胆囊(T3)、腹腔冲洗(T4)、手术结束(T5)时2组的血压、心率、AAI和输注异丙酚的速率,同时记录2组异丙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各时间点A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输注异丙酚速率以及总用量减少(P<0.05)。术后24 h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病人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动物麻醉后仅行开颅与开关腹手术。非药物干预组(B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不进行药物干预。NAC处理组(N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于脑死亡后1和12h,按200mg/kg的剂量将NAC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经静脉缓慢滴注。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h检测各组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以及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脑死亡后24h,取各组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 mRNA的变化。结果 脑死亡6h后,B组及N组的血清cTnT、IL-1β、IL-6、TNF-α水平均开始升高,但N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B组。脑死亡后24h可见心肌细胞出现损伤性改变;N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B组。B组及N组心肌细胞中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N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损伤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附8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资料,根据囊肿部位、形成时间及囊壁厚度,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经皮囊肿穿刺引流7例,开腹手术62例(外引流8例、内引流45例、囊肿切除9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率5.6%。结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宜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非手术治疗适于无并发症者;急诊手术应选择外引流;囊壁成熟者,选择内引流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00.
肝细胞癌SCT表现特征与Rb,PC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SCT (spiralCT)表现特征与癌细胞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39例 (41个病灶 )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例 ,观察每个病灶的SCT表现特征 :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Rb ,PCNA表达 ,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SCT图像中肿瘤大小、包膜形成、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周围肝组织有无硬化与Rb蛋白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与PCNA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的SCT表现特征与PCNA的表达相关 ,根据其表现特征 ,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情况 ,这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