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7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86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5523篇
药学   217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为对照。结果 发现rncat小鼠白内障是双眼逐渐形成的核心性混浊。病理检查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 ,去核纤维化的过程受阻。电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纤维的异常排列和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异常。结论 Crygs基因突变可导致rncat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晶状体纤维的排列紊乱和细胞间连接的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92.
王凤翔  何守志  李楠 《眼科研究》2004,22(2):152-155
目的 观察高浓度半乳糖诱导正常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的变化以及钙离子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它的阻滞作用。方法 钙离子指示剂fluo-3与离体的正常品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螯合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5mmol/L半乳糖在不同条件下致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35mmol半乳糖作用于离体品状体上皮细胞后可见细胞内与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呈持续上升趋势,各个细胞上升的幅度及反应的速度有细微差别,但100s左右均出现上升趋势。先加2mg/mL的维拉帕米,2min后加半乳糖溶液至终浓度为35mmol,观察5min只见基本正常的钙波动,未见明显的钙上升或下降改变。结论 半乳糖溶液能致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游离钙升高,维拉帕米能有效地抑制此过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钙调蛋白(CaM)活性变化在大鼠晶状体生长发育和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从大鼠脑组织中提取钙调蛋白,从牛心中提取钙调蛋白依赖型磷酸二酯酶(PDE-I),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钙调蛋白的相对活性。结果 钙调蛋白相对活性随大鼠年龄增长下降,硒性白内障晶状体中钙调蛋白相对活性高于同年龄正常晶状体。结论 钙调蛋白参与晶状体的生长发育过程,钙调蛋白相对活性升高是白内障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2004,22(3):251-255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TIMPs对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另一眼作为对照组。每 5只兔眼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4、3 0d取出虹膜和晶状体上皮细胞 ,用RT PCR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正常虹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1、 2、 3和 4mRNA的表达 ,而无相对蛋白质活性的表达 ;术后第 1d ,TIMP 1、 2、 3和 4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 ,其中术后第 7d ,TIMP 1和 2mRNA的表达量为最大 ,此后逐渐下降 ,术后第 3 0d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TIMP 3mRNA轻度升高 ,TIMP 4mRNA则轻度下降 ;羟脯氨酸的含量于术后 1、3、7d和 14d明显低于术后 3 0d(P <0 0 5 )。结论 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还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王晓琴  胡义珍 《眼科研究》2004,22(6):581-584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53及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不同年龄组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标本42例,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53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应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作凋亡细胞的定量检测;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P53 mRNA的表达,并分别定义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 (1)正常胚胎组LECs中P53蛋白阳性率<0.01%,在儿童白内障组和老年白内障组的LECs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3.25%和12.83%~19.1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正常胚胎组和儿童白内障组的LECs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老年白内障组(P<0.01)。(3)正常胚胎组的LECs中几乎未见凋亡细胞,老年白内障组的LECs中凋亡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6.16%~27.80%,显著高于儿童组的1.52%-3.36%(P<0.01)。(4)正常胚胎组的LECs中P53mRNA阳性表达率<0.01%,老年白内障组阳性表达率为18.44%~20.10%,明显高于儿童白内障组的2.89%-5.05%(P<0.01)。(5)人LECs中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53蛋白与AI呈显著正相关(γ=0.900,P<0.01),与PI呈显著负相关(γ=-0.807,P<0.01)。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单焦点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拟调节力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合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分为两组。Ⅰ组 :30例 32只眼 ,植入AllerganArraySA 4 0NBTM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平均随访时间为 9.4个月。Ⅱ组 :30例 32只眼 ,植入AllerganSI4 0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平均随访时间为 15 .7月。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眼科医师行标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采用试镜片法测试拟调节力。结果 :Ⅰ组 (MIOL)视远拟调节力为(2 .79± 0 .86 )D ,视近拟调节力为 (3.6 4± 1.0 3)D ;Ⅱ组(SIOL)视远拟调节力为 (0 .75± 0 .38)D ,视近拟调节力为 (1.0 6± 0 .4 2 )D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使患者在术后获得较大范围的拟调节力 ,使人工晶状体的作用更接近于生理性晶状体。  相似文献   
97.
软性角膜接触镜诱发角膜改变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对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诱发的活体角膜组织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02年8月~2003年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门诊进行检查的患者36例(72眼),其中男性19例(36眼),女性17例(34眼),平均年龄为(27.63±10.7)岁,平均等效球镜度为(-5.87±0.67)D(-1.0~-9.0D),平均日戴时间超过8h,平均戴镜时间为(5.60±3.38)年(1~13年).选择未戴角膜接触镜者41例(82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40眼),女性21例(42眼).平均年龄为(28.54±12.4)岁(18~52岁),平均等效球镜度为(-5.94±4.06)D(-1.25~-13D).结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的厚度为(42.6±6.1)μm,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为(1243±116)个/μm2,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其差异有显著性.戴角膜接触镜组的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多形性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异形性百分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期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诱发角膜组织改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2 4例2 4眼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上方巩膜瓣小梁切除。B组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原位小梁切除手术步骤同A组。结果 随访 3~ 6月 ,A组术前眼压为 ( 2 4.3 8± 6.2 1)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3 7± 3 .75 )mmHg。B组术前眼压为 ( 2 4.78± 5 .62 )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46± 3 .80 )mmHg( 1mmHg =0 .13 3kPa)。术后视力≥ 0 .5者A组 10眼 ( 83 .3 % ) ,B组 9眼 ( 75 0 % )。两种方法术后眼压、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度、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手术能在稳定控制眼压的同时改善患者视力 ,两种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改良式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在 12点方位距角膜缘约 2 5mm做一“V”型双隧道切口深达 1/2巩膜厚度。植入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 ,4点固定。结果 随访 3~ 12月 2例术后矫正视力分别为 0 4和 0 5 ,散光度 + 0 75DC× 47°和 -1 0 0DC× 92° ,无畏光不适。结论 改良式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前房与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前房及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调查无后囊支撑的Ⅰ期及Ⅱ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共 3 4眼 ,随访期为 6~ 3 6月 ,随访视力、眼压、眼底。结果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中 :术后视力 0 1~ 0 .4者 8眼 ( 4 4 4%) ,≥ 0 .5者 9眼 ( 5 0 0 %)。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6眼中 :术后视力 0 1~0 .4者 8眼 ( 5 6 0 %) ,≥ 0 .5者 4眼 ( 2 5 0 %)。 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 ,1眼继发青光眼 ;1例 ( 1眼 )老年人因高血压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 2例 ( 2眼 )脉络膜少量出血 ,术后 5天吸收。眼压术后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两组术后均获得较理想的视力。可根据年龄和眼部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