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28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滴度的妊娠梅毒治疗后对治疗结局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科治疗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选取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妊娠梅毒确诊时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小于1∶4、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1∶8、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8以上。TRUST滴度小于1∶4组患者30例,TRUST滴度1∶4~1∶8组患者50例,TRUST滴度1∶8以上组患者40例。然后对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UST滴度1∶4组自然流产1例(3.3%)、宫内死胎1例(3.3%)、早产儿2例(6.7%)、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例(3.3%),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6.7%;TRUST滴度1∶4~1∶8组自然流产5例(10%)、宫内死胎3例(6%)、早产儿5例(1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5例(10%),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6%;TRUST滴度1∶8组自然流产5例(12.5%)、宫内死胎4例(10%)、早产儿8例(2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7例(17.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60%。结论:妊娠梅毒不同滴度的患者治疗结局不同,妊娠梅毒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2.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seroprevalenc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and syphilis, and to assess the behavioural risk factors for these infections among migrant-returnees and non-migrants in far western Nepal. METHODS: In April 2001, we recruited 97 male migrant-returnees and 40 non-migrants from five rural villages in Doti district where migration to Mumbai is common. For data collection, we conducted a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HIV and syphilis, and a perception and behaviour survey on HIV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RESULTS: We found that 11 of 137 men (8%) were positive for HIV infection and 30 men (22%) for syphilis. The respondents, especially the migrant-returnees from Mumbai, were engaging in risky behaviours such as pre- or extramarital sex, and sex with multiple partners, including sex worker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revealed high HIV and syphilis prevalence among the male migrant-returnees and non-migrants in far western Nepal where migration to Mumbai is common. The prevalent behaviours, particularly among the migrant-returnees, imply urgent needs of the behavioural modification programme in this area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IV infection to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对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15例RPR阳性CTD住院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梅毒确证试验;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上进行分析。结果(1)15例CTD患者,梅毒确证试验阳性7例(阳性率46.7%),RPR假阳性8例(假阳性率53.3%)。(2)RPR假阳性患者中6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中3例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3)7例CTD并发梅毒的患者中,有典型临床表现者4例,有典型流行病学史者2例,5例予以抗梅毒螺旋体治疗。结论 C139患者存在RPR假阳性并不少见,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对所有RPR阳性患者,应行梅毒确证试验,对疑似梅毒临床表现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予抗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与梅毒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TPHA)和蛋白印迹试验法(WB)比较评估梅毒血清学筛查法化学发光法(CLIA)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研究18 494例受血者血清标本CLIA和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对CLIA和(或)TPHA结果阳性177例标本用WB检测确认.同时用CLIA、TPHA和WB检测了81例各期梅毒患者血清、55例有潜在干扰的患者血清和250例阴性对照血清梅毒抗体.结果 以WB检测结果为金标准,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98.4%,显著高于TPHA(94.4%)(x2=5.76,P<0.05);CLIA方法特异性为100%,高于TPHA方法特异性(9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P>0.05).结论 CLIA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梅毒筛查.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妊娠梅毒患者设为患者组,30名健康妊娠者设为健康组,采用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患者组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的临床量表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重要的综合量表的竞争力、创造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家庭观念、宽容性5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或0.01),暴力倾向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早期感染时的细胞免疫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其中健康对照组20例,一期梅毒(PS)组10例,二期梅毒(SS)组15例,早期潜伏梅毒(ELS)组14例。结果早期梅毒各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3+是SS组最高,P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为ELS组最高,SS组次之,PS组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为PS组最高,SS组次之,ELS组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梅毒细胞免疫有增强,这对清除TP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乐山市2000-2012年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2000-2012年全市共报告梅毒3809例,年平均发病率8.90/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0.55/10万上升到2012年的21.68/10万,年均递增41.13%;胎传梅毒比例从6.74%上升到42.32%。梅毒与AIDS/HIV关系密切(r=0.80,P0.01)。结论乐山市梅毒处于快速增长期,应采取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分区按不同医疗机构抽取病例,在医疗机构现场核实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查阅病历,完成核查登记表。根据隐性梅毒诊断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不同科室报告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抽查了8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1352例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73%。TPPA、TP—ELISA、RPR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3%、5.6%、16.3%;TPPA/RPR双阴性报告率5.0%。按疫情报告科室分析,皮肤科报告的准确率高于非皮肤科[Х^2=41.33,P〈0.01,比值比(OR)=3.06,95%可信区间(CI)2.13~4.27],性病哨点医院报告隐性梅毒的准确率高于非性病哨点(Х^2=25.69,P〈0.01,OR=1.92,95%CI1.50~2.50);医疗机构皮肤科开展RPR滴度检测多于非皮肤科(Х^2=66.64,P〈0.01,OR=4.27,95%CI2.96~6.16);性病哨点医疗机构多于非哨点机构(Х^2=39.24,P〈0.01,OR=2.3,95%CI1.71~3.00);性病专科哨点多于非专科哨点(Х^2=25.24,P〈0.01,OR=8.47,95%CI3.06~23.17)。结论广州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存在过度诊断和报告现象,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梅毒归口诊疗和会诊制度,同时加强疫情报告人员梅毒知识培训,提高隐性梅毒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