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50篇
  免费   4114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耳鼻咽喉   202篇
儿科学   790篇
妇产科学   541篇
基础医学   3325篇
口腔科学   407篇
临床医学   5739篇
内科学   4057篇
皮肤病学   477篇
神经病学   1541篇
特种医学   14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35篇
综合类   1316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38篇
预防医学   16470篇
眼科学   520篇
药学   4001篇
  288篇
中国医学   2633篇
肿瘤学   144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1181篇
  2021年   2149篇
  2020年   2312篇
  2019年   1537篇
  2018年   1505篇
  2017年   1553篇
  2016年   1668篇
  2015年   1644篇
  2014年   3866篇
  2013年   4370篇
  2012年   3786篇
  2011年   4203篇
  2010年   3474篇
  2009年   2950篇
  2008年   3282篇
  2007年   3043篇
  2006年   2736篇
  2005年   2261篇
  2004年   1844篇
  2003年   1490篇
  2002年   1110篇
  2001年   973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148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20篇
  1981年   101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72篇
  1976年   71篇
  1975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54.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5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由于具有高传染性,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国内外疫情防治形势空前严峻。COVID-19不仅造成肺部、肠道、肾脏等多脏器损害,且部分患者以眼表损害为首发或伴发症状出现,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COVID-19的眼表损害归属于祖国医学“天行赤眼”范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对眼表的损害,阐明其可能机制,并从中西医角度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6.
教学与德育有机融会贯通,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医学本科生秉承"以德载医"的精神,肩负"治病救人"的重任,因此德育教育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用有机化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穿插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章以医用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主要从教师的自身道德素养、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和德育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将新时代新理念融入大纲、教案和课堂中,化"知识"为"智慧",变"文化"为"品格",充分发挥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软件系统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中治疗心悸的病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纳入的83个病案得出149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甘温,主要归心、肺、脾三经,包括丹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等高频次中药。提取置信度为1的丹参,五味子→麦冬组合,可窥见生脉饮的雏形并衍生出10个新方,新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行气化痰类、滋阴养血类、温通心阳类、益气活血类和化痰祛瘀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悸有规律可循,主要以“益气通阳”“养阴补血”“化痰祛瘀”为组方规律,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消化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护生48人(全部为女生),按照实习先后顺序,前24人作为试验组,给予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后2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讨论两组护生在理论和操作成绩和对带教满意度方面有无差异.两组学生在试验开始之前的成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试验组在理论、操作、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带教中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Genotoxic compounds may be detoxified to non-genotoxic metabolites while many pro-carcinogens require metabolic activation to exert their genotoxicity in vivo. Standard genotoxicity assays wer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for risk assessment for over 40 years. Most of these assays are conducted in metabolically incompetent rodent or human cell lines. Deficient in normal metabolism and relying on exogenous metabolic activation systems, the current in vitro genotoxicity assays often have yielded high false positive rates, which trigger unnecessary and costly in vivo studies. Metabolically active cells such as hepatocyt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cell model in predicting genotoxicity of carcinogens in vivo.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issue culture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using hepatocytes in genetic toxicology. This review encompasses published studie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using hepatocytes for genotoxicity assessment. Findings from both standard and newly developed genotoxicity assays are summarized. Various liver cell models used for genotoxicity assessment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liver cell models such as 3D spheroids, organoids, and engineered hepatocytes.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hat includes the use of human-based cells with enhanced biological relevance and throughput, and apply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ata, may provide an approach for future genotoxicity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