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9篇
  免费   2215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494篇
基础医学   1235篇
口腔科学   173篇
临床医学   2553篇
内科学   1823篇
皮肤病学   251篇
神经病学   685篇
特种医学   7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820篇
综合类   547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294篇
眼科学   817篇
药学   7934篇
  28篇
中国医学   3910篇
肿瘤学   60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934篇
  2016年   1067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2189篇
  2013年   2033篇
  2012年   2267篇
  2011年   2361篇
  2010年   1778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364篇
  2007年   1429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148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左卡尼汀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b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剂2 g,qd,2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糖类抗原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46例/49例)和71.42%(35例/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Gal-3分别为(4.19±0.59),(5.64±0.73)μg·L-1;CA125分别为(48.16±5.54),(73.47±8.02)U·L-1;NT-proB NP分别为(291.93±36.30),(389.61±45.60)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转氨酶上升和头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44%(11例/49例)和18.37%(9例/4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左卡尼汀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每次10μg,qd,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18μg,qd,肌内注射。2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45例/48例)和75.00%(36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VCAM-1分别为(199.20±21.50)和(242.99±21.97)ng·mL-1,VE-cadherin分别为(2.76±0.37)和(3.71±0.45)mg·L-1,HMGB1分别为(1.78±0.25)和(2.55±0.31)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和头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明显降低血清sVCAM-1、VE-cadherin、HMGB1的表达,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甘美婵  秦秀英  阮炎鹏  甄乐锋 《中国药事》2018,32(10):1449-1452
目的:总结维生素K1注射液肌肉注射后引起皮肤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产妇肌注维生素K1致湿疹型皮肤反应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报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导致的皮肤反应为非Ig E介导的Ⅳ型过敏反应,主要由增溶剂聚山梨酯80所引起,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显著。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测,提高用药警惕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94.
王晓燕  周文  张一弛  郝丽娜 《中国药事》2018,32(9):1301-130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醒脑静注射液所致14例不良反应报告,对患儿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使用溶媒、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本身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中1~3岁儿童占57.14%;非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患儿占80%;以5%葡萄糖为溶媒所致的ADR达78.57%;儿童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达71.4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应明确其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更安全;减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3岁以下患儿在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不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生产厂家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用于儿童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摘 要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协同周剂量T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周剂量用剂量TX方案)19例和对照组(给予单纯周剂量TX方案化疗)23例。入组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6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4.7%,对照组为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1 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 d( P<0.05)。 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周剂量T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明显提高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6.
摘 要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79~2015年文献,采集参麦注射剂ADR详细个案报告,在此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数据库,进而以Clementine 12.0为数据挖掘平台,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检索符合纳入条件的参麦注射剂ADR详细个案118例。其临床诊断大致有6类,呼吸系统损害20例(16.9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例(16.10%),全身性损害26例(22.03%),神经紊乱23例(19.49%),胃肠系统损害18例(15.25%),心率及心律紊乱12例(10.17%)。后项包含ADR诊断的关联规则有“ADR发生在0~5 min之内的男性患者占总体研究案例的14.41%,其中41.18%的患者的ADR诊断为全身性损害”。结论:参麦注射剂ADR诊断种类可能与患者性别、配液种类等因素相关,尚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97.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清开灵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清开灵注射剂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界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6月10日,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并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6篇清开灵注射剂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4篇为雾化吸入,累计患者8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清开灵注射剂静脉滴注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0,95%CI:1.11~1.30,P<0.000 1),改善患者FEV1(MD=0.33,95%CI:0.09~0.58,P=0.008)、FVC(MD=0.27,95%CI:0.15~0.40,P<0.000 1)、FEV1/FVC(MD=7.99,95%CI:2.88~13.10,P=0.002)、PaCO2(MD=-11.50,95%CI:-16.22~-6.78,P<0.000 01)、PaO2(MD=12.31,95%CI:8.36~16.25,P<0.000 01)和IL 8(MD=-12.80,95%CI:-16.52~-9.08,P<0.000 1);对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清开灵雾化吸入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6,95%CI:1.14~1.39,P<0.000 01)。纳入文献中,2篇明确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篇对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了报道。结论:根据当前纳入研究证据表明,对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清开灵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有较好的疗效。在清开灵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监测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参附注射液用于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3期)、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关于参附注射液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3月。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s,包括5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疗组(常规疗法+参附注射液)与对照组(常规疗法)相比,28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3,95%CI(0.44,1.21),P=0.22];②两组提高治疗后6 h的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7.12,95%CI(-3.08,17.31),P=0.17];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治疗后6h的血乳酸值(Lac) [MD=-1.92,95%CI(-3.34,-0.51),P=0.008]。5个结局指标因文献间存在临床异质性或仅1项研究提及,仅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增加治疗后6 h的尿量(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提高治疗后6 h的中心静脉压(CVP)(P<0.05);③3项研究比较了治疗后6 h的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综合结果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P>0.05);④2项研究治疗组6 h的乳酸清除率(LA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1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均无不良发应发生。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提高治疗后6h的CVP、尿量,降低Lac,提高LAC均优于单用常规疗法;对提高治疗后6 h的ScvO2或SvO2,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对降低28 d病死率,提高治疗后6 h的MAP与单用常规疗法比较未显示出优势。受纳入研究数量和治疗所限,上述结论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参与对1例前交通瘤和双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探讨多重耐药菌颅内感染病例的药学监护点,分享抗菌药物应用得失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建议,分析患者病情和感染因素,调整抗菌药物,联合脑室内和鞘内阿米卡星给药,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颅内感染得到控制,并且没有出现器官功能的损伤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应注重去除感染因素,依据药敏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药学监护下适时启用和停用局部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淋巴细胞绝对值测定和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6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并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述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3%。治疗后免疫功能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功能3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西药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