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67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15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IFN-γ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C57BL/6(H-2b)小鼠,用过氧化物酶连接的鼠抗衣原体脂多糖单抗染色HeLa 229细胞,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用RT-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第7及14天小鼠肺组织IFN-γ、IDO、iNOS和gp91NADPH ox mRNA表达.结果:MoPn呼吸道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匀浆衣原体活性测定,于感染后第2天,HeLa 229细胞内可见有衣原体包涵体生长,IFU值增高,于感染后第7天IFU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1天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未感染的对照组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于感染后第7天表达显著增高,感染后14天有所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衣原体感染可显著诱导与IFN-γ作用相关的三种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感染后第7及14天,IDO,iNOS及gp91 NADPH o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IDO和gp91 NADPH ox于感染后第7天mRNA表达增高显著(P<0.01),14天略有下降(P<0.05).结论:衣原体呼吸道感染诱导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高表达,参与宿主对衣原体的清除及机体免疫防御,此作用可能与其相应的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阿娟  袁英  谢元华  孙超  于天源 《针刺研究》2004,29(4):279-281,313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影响的实验 ,探讨针刺的时效关系。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组、造模 ,造模成功后针刺组进行电针。在电针后 7个不同时刻各组进行取材 ,检测胃组织总NOS、iNOS ,将各针刺组与其对应模型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针刺组与对应时间模型组动物指标均值有一定变化趋势 ,其中针刺 0组比其对应模型 0组总NOS、iNOS活性相对增高。结论 :本实验各针刺组治疗 1次后 ,不同的时段对损伤的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的影响不同 ,针刺后即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 ,因而可能对胃黏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 ,Ⅱ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上的表达以及与食管癌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 6 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上COX 2、iNOS的蛋白表达量 (用荧光指数FI表示 )。结果 COX 2、iNOS在低分化型 (G3)鳞癌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分化型 (G1、G2 )鳞癌 (其P值分别为 0 .0 0 0 1、0 .0 385 ) ;二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这两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强弱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COX 2、iNOS的表达强弱与食管癌的分化密切相关 ;COX 2与i NOS在促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互相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nase-1,HO-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3年6月在我院及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分别为9、11、15例。另选20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孕妇血清的HO-1活性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浆中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进行测定。结果:妊高征组HO-1、iNOS活性及HbC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其中,轻度妊高征患者的HO-1及iNOS活性的下降与HbCO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O-1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中COX-2和iNOS的表达及其两者之间的信号转导关系,从而进一步探明肾脏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十缺血再灌注组(IPC组)、NS398干预组(NS398组)和AG干预组(AG组)。在再灌注后24h、48h两个时间点取材,测定血清Scr;光镜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OX-2和iNOS的蛋白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I/R组相比较,无论24h、48h,IPC组和两给药组的Scr值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形态学也表明IPC组损伤明显减轻,与I/R组相比差异显著。NS398组和AG组两个给药组的损伤程度介于I/R组和IPC组之间。IPC组中COX-2和iNOS均活化、表达,其表达量与sham组和I/R组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而且48h的表达量多于24h;AG组COX-2表达量明显少于IPC组(P〈0.05);NS398组和IPC组间iNOS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肾脏IPC对I/R损伤的保护效应;肾脏IPC时COX-2和iNOS均活化、表达,参与了其保护效应,而且主要参与其晚期保护作用;在其信号转导中,iNOS是COX-2的上游,iNOS介导COX-2活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张璐  吕宾  范一宏  包海标  姜宁 《浙江医学》2006,28(12):992-994,1029
目的研究类固醇激素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泼尼松龙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泼尼松龙剂量40mg/kg,给药4d,计算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RT-PCR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环氧化酶异构酶-2(COX-2)mRNA的表达。结果40mg/kg泼尼松龙可引起胃黏膜显著出血性损伤,实验组大鼠溃疡指数中位数(44.5)明显高于空白组(0),P<0.01;COX-2基因表达增强(0.41±0.09)与空白组(0.06±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染色积分为(47±7)与空白组(1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泼尼松龙皮下注射,将引起胃黏膜损伤,可能与上调COX-2、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申  李树平  卫涛涛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424-142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h761)对星形胶质细胞合成一氧化氮(NO)的作用以及对共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和IFN-γ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产生NO作为病理条件下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的实验模型,应用逆转录基因扩增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EGb761对星形胶质细胞中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这一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EGb761能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中iNO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减少NO 的生成、防止活化的胶质细胞损伤共培养神经元,抑制IκB-α的降解和阻止p65/RelA进入细胞核,提示EGb761对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依赖于NF-κB信号通路。结论EGb761可能对与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Prior findings in vitro of a TGF-β3 dependent mechanism induced by low dose-rate irradiation and resulting in increased radioresistance and removal of low dose hyper-radiosensitivity (HRS) was tested in an in vivo model. DBA/2 mice were given whole-body irradiation for 1 h at low dose-rates (LDR) of 0.3 or 0.03 Gy/h. Serum was harvested and added to RPMI (4% mouse serum and 6% bovine serum).This medium was transferred to reporter cells (T-47D breast cancer cells or T98G glioblastoma cells). The response to subsequent challenge irradiation of the reporter cells was measured by the colony assay. While serum from unirradiated control mice had no effect on the radiosensitivity in the reporter cells, serum from mice given 0.3 Gy/h or 0.03 Gy/h for 1 h removed HRS and also increased survival in response to doses up to 5 Gy. The effect lasted for at least 15 months after irradiation. TGF-β3 neutralizer added to the medium containing mouse serum inhibited the effect. Serum from mice given irradiation of 0.3 Gy/h for 1 h and subsequently treated with iNOS inhibitor 1400W did not affect radiosensitivity in reporter cells; neither did serum from the unirradiated progeny of mice given 1h LDR whole-body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