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重型HFMD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分别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检测第0、3天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检测第0、5天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SPO2,Pa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血清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脑脊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治疗重症HFMD能缩短病程,该法对患儿的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综述分析清热药有效成分抗胰腺癌的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和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3.
陈思茵  温玉  马晓峰 《河南中医》2016,(12):2047-2050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解表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在用药上以发散风寒为主,有少量发散风热药的运用,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用药主张辛温发汗解表。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亦重视使用桂枝、生姜、麻黄等药,又增加了防风、菊花、大豆黄卷的使用;扩大了解表药的运用范围,用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沿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麻黄、生姜等药的运用,但《温病条辨》更善于辛凉解表,共运用9种发散风热药。《温病条辨》在辛温解表药中增加了香薷与荆芥的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清热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为主。其中用以治疗里热实证的药较多见。2与《伤寒论》相比,《金匮要略》除以上药物运用外,还增强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以及清虚热药的运用,以治疗各种内伤杂病。3《温病条辨》中延续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的运用,还加重了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的比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补虚药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1《伤寒论》以补气药为主,兼用少量补血药。2《金匮要略》补气药的运用与《伤寒论》基本相似,增加了黄芪的应用,并且加重了丸剂的应用,重视使用蜂蜜。妇科病独立三篇,重用补血药,增加了补阳的紫石英及补阴的麦冬、百合等药的运用,增加了补虚药的运用种类。3《温病条辨》用药延续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补气、补血、补阳药的运用,增加了杜仲、菟丝子等补阳药。此外,丰富了补阴药的运用,如沙参、麦冬等。温热邪气易伤阴液,故增加了滋阴药。  相似文献   
24.
清热凉血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热凉血方。结果疗效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4、IL-10有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汤对于Th1/Th2免疫反应的影响,主要是抑制Th1型免疫反应.提高Th2型免疫反应从而使银屑病患者失衡的Th1/Th2型反应相对地向Th2型免疫反应方向改变而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中药坐浴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肛裂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温水坐浴,观察组给予清热活血中药坐浴,两组坐浴后均给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外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23±4.27)d明显短于对照组(18.78±6.43)d;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1.13±0.51)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2.7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中药坐浴能促进肛裂术后创面的愈合,且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6.
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胃溃疡愈合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清热中药组、化瘀中药组、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合用组)和正常对照组(空白组)。于给药14d后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UI)、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可明显提高血清6-keto-PGF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接近空白组水平,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中药各组及西药组血清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1),且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尤以中药合方组疗效最为明显(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通过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有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探究18种清热中药特征性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萃取药材粉末样品,结合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GC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以高纯氦气为载气,柱流量1. 0 mL·min~(-1),不分流进样,溶剂延时3 min。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扫描范围m/z 29~370。将质谱数据进行谱库NIST2013检索,初步鉴定各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清热类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特征。结果:在18种清热药中共检测到了32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类、不饱和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等。不同清热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18种清热中药存在一些特征性挥发成分,如左旋樟脑、香榧醇、氧化石竹烯、蓝桉醇和优葛缕酮等。结论:清热类中药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既有形成药材特有香气的主要贡献者,又有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生率逐年增加,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温清法常用来治疗寒热错杂证,温阳清热并行,使阴阳互化,是中医药抗肿瘤的重要治法。本文结合临床案例,分析温清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海洋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海洋生物资源和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日渐突出,现代研究已证实多种海洋中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从该领域筛选合适的抗肿瘤药物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挖掘《海洋中药学》中记载的250种经典海洋中药,发现抗肿瘤作用已得到验证的有47种,清热解毒类、补虚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祛风湿类海洋中药占比较大,其药效物质主要为多肽、多糖类成分。综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海洋中药,为海洋中药更深层次的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30.
药食两用中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合“治未病”的理念,在疫情防控各阶段中均可应用。综述介绍了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祛湿化浊、补益(气阴)等常见药食两用中药的防疫应用概况,并提出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