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5篇
  免费   1893篇
  国内免费   923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722篇
妇产科学   829篇
基础医学   1233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293篇
内科学   4320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4546篇
特种医学   1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274篇
综合类   667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561篇
眼科学   511篇
药学   3298篇
  65篇
中国医学   1401篇
肿瘤学   90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742篇
  2021年   1304篇
  2020年   1110篇
  2019年   960篇
  2018年   915篇
  2017年   1058篇
  2016年   1171篇
  2015年   1227篇
  2014年   2351篇
  2013年   2277篇
  2012年   2090篇
  2011年   2209篇
  2010年   1910篇
  2009年   1680篇
  2008年   1503篇
  2007年   1519篇
  2006年   1487篇
  2005年   1294篇
  2004年   1029篇
  2003年   859篇
  2002年   705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neonatal outcomes in fetuses with a suspected proximal 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GIO).MethodsAfter IRB approval,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prenatally suspected and/or postnatally confirmed cases of proximal GIO at a tertiary care facility (2012–2022). Maternal-fetal records were queried for presence of a double bubble ± polyhydramnios, and neonat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to calcul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etal sonography.ResultsAmong 56 confirmed cases, the median birthweight and gestational age at birth were 2550 g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2028–3012] and 37 weeks (IQR 34–3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one (2%) false-positive and three (6%) false-negatives by ultrasound. Double bubble had 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proximal GIO of 85%, 98%, 98%, and 83%, respectively. Pathologies included 49 (88%) with duodenal obstruction/annular pancreas, three (5%) with malrotation, and three (5%) with jejunal atresia. The median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was 27 days (IQR 19–42). Cardiac anomal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lications (45% vs 17%, p = 0.030).ConclusionsIn this contemporary series, fetal sonography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detecting proximal 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se data are informative for pediatric surgeons in prenatal counseling and preoperative discussions with families.Level of EvidenceDiagnostic Study, Level III.  相似文献   
24.
25.
26.
卡前列甲酯(商品名卡孕栓)是在我国产科和妇科及计划生育领域广泛应用的非注射类前列腺素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合成及东北制药集团生产,1993年国内上市,属国家一类新药。继2013年发布我国《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3年版)》以来[1],不仅产品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认可,成为妇产科领域医疗单位基本用药,而且该药物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扩展和提升[2-1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26例,在ICU床旁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DT。术前采用超声进行检查,明确气管位置、周围组织及血管情况,确定穿刺部位及深度,指导术前气管导管退管。术中实时超声引导,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超声确认气管切开套管位置,筛查排除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观察操作时间(从皮肤穿刺到成功置入气管套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率;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量、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气胸、低氧血症发生率等。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操作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操作时间5~12 min,平均操作时间7.5 min。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低氧血症、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行床旁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DT,提高了手术的可视性、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PDT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用药经济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搜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ANVUGIB的RCT、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得到相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结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RCT均未接受内镜治疗,共61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单用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3.34,95%CI(2.03,5.47),P<0.000 01]、止血时间[MD=-9.04,95%CI(-11.69,-6.38),P<0.000 01]、输血量[MD=-1.10,95%CI(-1.46,-0.74),P<0.000 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11,2.12),P=0.34]。ANVUGIB患者予生长抑素联合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与单用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72.28,217.26,330.37,敏感性分析后显示结果稳定。而接受内镜治疗后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仅1个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成功后联合治疗并不优于PPI单药治疗。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未经内镜治疗的ANVUGIB患者为较有效的方案,两者安全性相当、耐受性较好,从药品直接成本考虑,高剂量PPI组联合治疗较中、低剂量PPI组联合治疗更具有成本效果性。而对于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两者疗效相当,可考虑单用PPI。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