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对比研究两孔法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取LC,观察组采取两孔法保胆取石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远期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41.32±4.32)min vs(56.32±5.43)min,(3.43±0.42)cm vs(5.65±0.76)cm],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8.43±4.32)mL vs(46.98±4.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菌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39±0.42)d vs(2.04±0.56)d,(1.32±0.14)d vs(2.22±0.21)d,(1.51±0.46)d vs(2.41±0.74)d,(1.94±0.42)d vs(2.87±0.65)d,(5.43±0.87)d vs(8.32±1.55)d](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43±6.32)分vs(60.24±5.98)分,(19.98±2.04)分vs(17.54±1.76)分,(18.32±1.57)分vs(15.43±1.41)分,(11.43±1.42)分vs(9.14±0.56)分,(117.16±10.43)分vs(108.43±9.32)分](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预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5%(2/58)vs 15.79%(9/57)](P0.05)。结论相对于LC,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更为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碎石术(PCCL)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0年12月至1992年8月在我院行PCCL病人500例,了解胆囊结石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成功随访384例,随访率76.8%,术后胆囊结石1年复发率为9.6%,每年递增约5%~10%,5年后达到高峰并趋于平稳。胆囊结石复发与病人年龄、性别及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无明显关系,而与病人胆囊结石家族遗传史、术前胆囊功能、壁厚、结石单发或多发、术后油腻饮食及伴有肝脏疾病有明显关系(P<0.05或P<0.01)。结论PCCL术前合理掌握适应证,避免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可大大降低结石复发率,此术式仍不失为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防石散治疗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9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利胆防石散。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胆囊壁厚度、空腹胆囊容积、餐后最小胆囊残余容积、胆囊收缩率以及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比较均有改善作用(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胆囊壁厚度、FV、RV、E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2组胆囊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视胆道镜取石钳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结石患者结合中药利胆防石散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胆囊壁厚度,并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治疗组: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8间96例胆囊结石患者在我院完成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09-05~2010-10间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96例患者术后出血2例,无胆管狭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胆囊管残留过长综合症、结肠癌发生。对照组术后出血6例,胆管狭窄3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2例,胆囊管残留过长综合症1例,结肠癌发生率1例。结论: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保留胆囊的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5.
胆囊疾病不同手术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四种胆囊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为临床选择术式做参考。方法 将传统胆囊切除术 7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4 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98例、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 4 5例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传统胆囊切除术组无论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手术并发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明显高于传统胆囊切除术及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组 (P <0 0 5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 1例胆瘘和出血 ,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切口感染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 )。医疗费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结论 传统胆囊切除术作为最安全的手术方式在胆囊疾患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都是微创胆囊手术 ,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可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及设备情况 ,结合术者的经验 ,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中胆囊内出血的止血技术。方法回顾分析笔者实施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512例中,出现术中胆囊内出血31例,使用压迫止血、副肾冷盐水灌洗、高频电电凝止血和囊壁可吸收线缝合等综合措施情况,分析处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31例患者中:全部得到满意止血,无1例中转切除胆囊,无1例胆囊穿孔或术后胆漏,压迫灌洗法满意率不高,控制性电凝止血满意率28/29(96.6%),不能满意止血的1例,胆囊外"8字"缝合一针成功止血。结论控制性电凝止血法安全高效,应为首选止血方法,但压迫灌洗法是基础,胆囊壁缝合法是其补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检测保胆取石手术前后血脂、血瘦素(Leptin)及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结石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保胆取石手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无胆囊结石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组术前及术后血脂、Leptin及CCK水平,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保胆组患者术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术前水平(P=0.001),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8、0.873和0.097);术后血Leptin和CCK低于术前水平(P值分别为0.000和0.000)。保胆组患者术前血TG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而TC、LDL和HDL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2、0.846和0.330);保胆组患者术前血Leptin和CCK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00)。保胆组患者术后血TG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9),HDL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而TC与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12和0.384);术后患者血Lepti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血CCK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血Leptin和血CCK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对于预防术后结石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术后血HDL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C、TG和LDL无明显改变,说明保胆术后低脂饮食和增加适当锻炼,仍是预防结石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