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84篇
  免费   27659篇
  国内免费   9793篇
耳鼻咽喉   3278篇
儿科学   11109篇
妇产科学   5524篇
基础医学   22394篇
口腔科学   6827篇
临床医学   59104篇
内科学   52389篇
皮肤病学   4293篇
神经病学   15202篇
特种医学   14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41834篇
综合类   48044篇
现状与发展   34篇
一般理论   92篇
预防医学   37508篇
眼科学   5297篇
药学   36666篇
  975篇
中国医学   28252篇
肿瘤学   15151篇
  2024年   878篇
  2023年   6102篇
  2022年   10108篇
  2021年   18285篇
  2020年   13900篇
  2019年   17822篇
  2018年   12055篇
  2017年   11720篇
  2016年   13297篇
  2015年   15818篇
  2014年   30415篇
  2013年   27829篇
  2012年   29460篇
  2011年   26674篇
  2010年   23133篇
  2009年   21492篇
  2008年   19474篇
  2007年   19847篇
  2006年   16549篇
  2005年   11738篇
  2004年   7251篇
  2003年   5954篇
  2002年   4573篇
  2001年   3851篇
  2000年   3386篇
  1999年   2442篇
  1998年   2624篇
  1997年   2319篇
  1996年   1903篇
  1995年   1824篇
  1994年   1712篇
  1993年   1327篇
  1992年   1478篇
  1991年   1358篇
  1990年   1329篇
  1989年   1245篇
  1988年   1133篇
  1987年   997篇
  1986年   856篇
  1985年   1735篇
  1984年   1871篇
  1983年   1344篇
  1982年   1420篇
  1981年   1414篇
  1980年   1227篇
  1979年   1028篇
  1978年   777篇
  1977年   777篇
  1976年   681篇
  1974年   4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安宁疗护对社区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ScienceDirect、MEDLINE、Cochrane Library、SA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安宁疗护对社区临终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095名社区临终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宁疗护可以改善社区临终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SMD=0.48,95%CI0.07~0.88,P=0.02)和情绪功能(SMD=1.27,95%CI0.59~1.95,P<0.001),在改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改善社区临终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和情绪功能,但对生活质量其他功能的改善情况还需要设计更加规范、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师队伍中开展心身医学知识培训。方法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辖区内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培训的135名学员作为培训组,未参加培训的100名全科医师作为对照组,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培训组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提升最快的模块依次是心身医学知识的应用(P0.001)、精神科问诊及治疗(P0.001)、社区随访沟通技巧(P0.001)和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P=0.002),但焦虑症模块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相对于城区的全科医师,乡镇的全科医师培训后,精神科问诊及治疗(P=0.471)和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P=0.06)模块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身医学培训能显著提升全科医师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城区和乡镇的全科医师对心身医学知识的需求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精确设计培训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65.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本科阶段无流行病学学习经历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使用雨课堂线上课前预习及课后随堂练习的功能,用于评价雨课堂线上功能的辅助教学效果。结果应用雨课堂线上功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阶段小测和末考卷面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主动学习,雨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结论雨课堂有利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但是仍不能忽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 ERAS 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1 月至2018 年 10 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 92 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 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 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 组 53 例,对比两组围术 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 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 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 组,总切口长度更短 [(6.7±1.1)cm 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 [(22.2±5.2)h 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 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 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7.0±1.7)d 比(8.1±2.1)d,P=0.010],且术后 2~4 天疼痛评分更低(P < 0.05)。 结论 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 ERAS 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 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s

Expedient extub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leading to postoperative extubation frequently during overnight hours. However, recent evidence in a mixed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opulation demonstrated worse outcomes with overnight extub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overnight extubation in a statewide, multicenter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database.

Methods

Records from 39,812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r valve operations (2008-2016) and extubated within 24 hours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06:00 and 18:00 (day) or between 18:00 and 6:00 (overnight). Outcomes including reintubation, mortality, and composite morbidity-mortality were evaluated us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s adjusted for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predictive risk scores. To further analyze extubation during the night, a subanalysis stratified patients into 3 groups: 06:00 to 18:00, 18:00 to 24:00, and 24:00 to 06:00.

Results

A total of 20,758 patients were extubated overnight (52.1%) and were slightly older (median age 66 vs 65 years, P < .001) with a longer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4 vs 7 hours, P < .001). Day and overnight extub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equivalent operative mortality (1.7% vs 1.7%, P = .880), reintubation (3.7% vs 3.4%, P = .141), and composite morbidity-mortality (8.2% vs 8.0%, P = .314). After risk adjustment, overnight extuba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difference in reintubation, mortality, or composite morbidity-mortality. On subanalysis, those extubated between 24:00 and 06:00 exhibited increased composite morbidity-mortality (odds ratio, 1.18; P = .001) but no difference in reintubation or mortality.

Conclusions

Extubation overnigh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or reintub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appropriate clinical setting, it is safe to routinely extubate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overn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