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98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8篇
  7篇
中国医学   205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观察挑治结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痔疮出血的临床疗效,应用挑治八"穴结合麦粒灸隐白、大敦治疗顽固性痔疮出血患者1例,取得显著的疗效,挑治结合麦粒灸可有效的改善痔疮出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从明病因、定病位,述病机、详辨证,依分期、异治法3方面阐述了杨介宾教授治疗面瘫的特色经验。重点阐述杨介宾教授完全运用中医针灸理论治疗面瘫的观点,强调依照中医经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快速治愈等多种优点,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共享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并通过免疫细胞与骨组织细胞相互连接,骨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即是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亦在于此。针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与内分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破骨细胞、调节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RANK-骨保护素(OPG)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等。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核酪口服液组4组各12只,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8+、CD^ 4+/CD^8+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核酪口服液组CD^4+、CD^8+及CD^4+/CD^8+升高;与核酪口服液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4+、CD^8+、CD^4+/CD^8+升高更明显。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含量,提高CD^4+/CD^8+,起到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兼针灸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2例婴幼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内服加减消风导赤汤,外用肤乐霜,加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组胺类药、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治愈率为72.1%;对照组有效率为79.5%,治愈率为59.0%。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兼针灸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婴幼儿湿疹具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OBJECTIVE: There are no convenient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during a cours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Bell's palsy. Our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observing the electrical response of specific facial muscles provided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Hence, we used the new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to explore an obj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Bell's palsy. METHODS: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 of 68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as assessed with both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and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before treatment. Then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ll enrolled patients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disperse-dense wave at 1/100 Hz for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fi 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al respons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r prognosis.RESULTS: Checking consistency between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and House-Brackmann scale: Kappa value 0.028(P = 0.578).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two method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and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rER = 0.789) was better than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rHB = 0.423). CONCLUSION: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is superior to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in efficac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conveniently assess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is suitab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mild facial nerve injury, but its evaluation quality for severe facial nerve injury is poor.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63篇,年发文量呈上升-回落交替的趋势。可视化图谱显示:共有9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32位作者发文量 ≥ 3篇;共有2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5所机构发文量 ≥ 3篇;共有101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9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 ≥ 10次。涉及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手针、艾灸、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最常用的腧穴为以督脉为代表的阳经经穴。结论 ①针灸治疗AD的研究较为热门,但整体影响力不足,需加强多机构、多中心的协作交流;②针灸干预AD侧重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薄弱,今后应规范治疗体系,强化大规模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49.
夏圆元  赵继 《河南中医》2020,40(2):317-320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手法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等,其中针灸治疗包括电针治疗、其他针具治疗、灸法治疗;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外用治疗;手法治疗是采用不同推拿手法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综合疗法为电针、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相结合,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CSA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无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设计欠科学、观察指标简单、无远期疗效观察等;大部分研究手法及中药治疗缺乏安全性、规范性探讨。因此未来临床研究本病应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模式,细化研究指标,并将安全性、规范性纳入研究范围,制定手法量学标准,为CAS的实际推广治疗本病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灸疗为我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灸疗器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为灸疗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广,同时灸疗器具也在社会科技的进步中得到不断完善、改良和创新。文章阐述了古代灸疗器的发展、结合现代技术的灸疗器发展以及灸疗器研究展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