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74篇
  免费   5291篇
  国内免费   2254篇
耳鼻咽喉   3715篇
儿科学   1372篇
妇产科学   771篇
基础医学   6995篇
口腔科学   8078篇
临床医学   4505篇
内科学   5142篇
皮肤病学   781篇
神经病学   1754篇
特种医学   22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947篇
综合类   6955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753篇
眼科学   562篇
药学   2475篇
  29篇
中国医学   1436篇
肿瘤学   282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957篇
  2022年   1326篇
  2021年   2373篇
  2020年   2338篇
  2019年   2265篇
  2018年   2042篇
  2017年   2096篇
  2016年   2082篇
  2015年   2218篇
  2014年   3556篇
  2013年   5042篇
  2012年   2810篇
  2011年   3247篇
  2010年   2826篇
  2009年   2708篇
  2008年   2608篇
  2007年   2608篇
  2006年   2324篇
  2005年   2200篇
  2004年   1959篇
  2003年   1733篇
  2002年   1474篇
  2001年   1331篇
  2000年   1098篇
  1999年   961篇
  1998年   815篇
  1997年   788篇
  1996年   716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45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83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224篇
  1984年   167篇
  1983年   151篇
  1982年   173篇
  1981年   118篇
  1980年   123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114篇
  1977年   83篇
  1976年   76篇
  1975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992.
太湖微囊藻毒素对细胞染色体及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探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太湖蓝藻水华中微囊藻毒素引起的细胞染色体及DNA损伤效应。结果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显示可诱导中国仓鼠(V79)细胞DNA单链断裂,DNA断裂分级及细胞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40例55~70yr的RA绝经女性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绝经女性进行腰椎(L1-4)、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BMD测定,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RA组无论腰椎或股骨上端的骨量丢失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患者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OP患病率达85%。 结论RA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骨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994.
骨缝精确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骨缝精确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开展各种正畸一矫形力作用下的颅面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处重要的平台。方法选择替牙晚期10岁女孩干燥头颅骨作为材料供给,要求颅面骨完整无缺损,各骨缝结构保存完好。采用丁氧膏精确定位颅面骨各相关骨缝和标志点的具体位置,螺旋CT扫描获得颅面骨各断层的二维影像,并借助ANSYS程序生成实体模型。根据骨缝标志点的三维坐标确定颅面骨各骨缝结构的空间定位,采用光滑平面简化处理骨缝接触面,骨缝宽度设定为0.2mm。网格划分,力学参数设定,最终建立起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立的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形态逼真,与实体标本以及三维CT影像相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模型共包括21480个节点和83688个单元。结论通过在干燥头颅骨上对相关骨缝结构进行精确标识,并在建模时做适当的简化处理将骨缝结构所特有的生物力学性质融入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进一步提高了所建模型的仿真程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侧开胸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4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测,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17只猪中有16只猪术后存活8周以上,活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的血管数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其机理之一是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S100 mRNA含量,初步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条件下向雪旺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经β-ME,ATRA,Forskolin,bFGF,PDGF,HRG体外诱导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水平上升,诱导前后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体外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表达量增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375:1;将原始数据重建为层厚1.25mm;间隔为0.625mm(重叠率50%).将重建图像传输至GE公司AW4.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68例骨外伤中,SSD与MPR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MSCT检查,特别是三维和MPR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某集装箱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集装箱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集装箱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2001~2004年噪声合格率为0%,2001~2003年粉尘合格率低(≤40%),经治理后,2005年工作场所检测点噪声强度合格率为19.15%;电焊烟尘浓度的合格率为85.0%;锰及锰化合物、苯及苯系物浓度的合格率为100%。累计诊断电焊工尘肺13例,发病年龄28.3~40.1岁,发病工龄4.83~14.33年,诊断职业性听力损伤9例,电光性眼炎129例次。结论电焊工尘肺、听力损伤、电光性眼炎是集装箱制造业主要的职业病,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植入心脏后的分布及分化状况。方法:用雄性近交系Lew is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首先,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基础上,以冷冻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其次,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 d后,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以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然后,经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输注PKH26标记的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组)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最后,细胞移植7 d后,采集各标本,检测植入细胞分布及分化状况。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冷冻区域心肌变性坏死且界线清楚。利用该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临床经冠状动脉输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PKH26红色荧光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实验组大鼠移植心脏的冷冻梗死区,脾脏、骨髓也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心脏的非梗死区及其余脏器组织切片均未见红色荧光阳性细胞;梗死区内PKH26标记的细胞部分表达CD34;梗死区内connexin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供者同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能够存活并定向迁移至心肌损伤区域,并且可能促使梗死区出现心肌再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位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深层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1例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该肌间隙行走的血管主要由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一阔筋膜张肌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 以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可用于修复股骨颈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