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2篇
  免费   91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191篇
临床医学   1195篇
内科学   398篇
皮肤病学   168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9篇
综合类   2717篇
预防医学   1239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2034篇
  196篇
中国医学   2593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916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胃镜治疗;同期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与再次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采用胃镜治疗的效果优于内科治疗效果,且止血效果较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呼吸性煤尘测试方法是否与总尘的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方法:根据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测定呼吸性煤尘浓度。根据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测定总尘浓度,结果:呼吸性煤尘浓度的合格率与总煤尘浓度的合格率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总煤尘浓度与呼吸性煤尘浓度之比波动在1.52-3.33之间。结论:呼吸性煤尘测试方法与总尘的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4.
李基新 《华夏医学》2001,14(6):978-980
应用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并经过不断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目前开展的内固定器械及技术,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临床应用效果及内固定术的失误,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5.
药用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东南  白先群 《华夏医学》2001,14(6):986-988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剂型和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剂型,并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开发,合理应用辅仅可提高药物制剂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而且可取得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6.
纳络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纳络酮在心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5例,随机分普通组17例和纳络酮组18例进行救治,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29.4%,纳络酮组有效率为61.1%,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并心源性休克在无条件实施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7.
综述了鱼腥草在分布,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鱼腥草今后研究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肛提肌表态及其与肛直肠的解剖关系和功能,为腊肠手术预防和治疗肛门失禁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0定的59具小儿尸体,3例成人盆部标本在3倍放大镜下解剖对照观察,结果:肛提肌是由许多细小的带状肌束分层叠连,自然铺展而成的一整块片状肌,按肌束的层次和肌纤维方向可分上,下两层和三块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较薄,位在上层,耻骨直肠肌位在下层,耻骨直肠肌根据基肌纤维方向可分为五部,即会阴体部,肌袢部,联合中纵肌部,肛门外括约肌部和会阴浅横肌部,耻骨直肠肌肌袢部和耻骨尾骨肌肌袢在肛直曲两侧和后方呈内,外重叠关系,结论:肛提肌肌束的排列形式是认识,区别肛周肌群及其相互关系的关键,耻骨直肠肌并非单一肌袢,其会阴体部,肌袢部及联合纵肌部共同牵拉作用于肛管,分别与肛管直肠前,后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临床应用应将前列腺提取及会阴体也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有效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抑制腺体的萎缩、阻断癌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且具有简、便、效、廉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现查阅近年来包括针刺法、灸法及贴敷法等在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急性胃肠炎指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甚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感染、炎症、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胃肠炎虽能控制病情,但易致胃肠损伤,存在不良反应。中医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胃肠炎属中医“泄泻”“霍乱”范畴,其中湿热内蕴型为其典型病机之一。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是张机治疗湿热下利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厚肠止利之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治疗胃肠炎的机制主要与防止病原体侵害、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抑制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结合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对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胃肠炎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