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马国芳  王小娜  王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12-2416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签约服务的提供主体,基于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科学地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是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目的 预测“2+X”家庭医生团队发展情况,探索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情况,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新疆城镇人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2018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依据2011—2017年上述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估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及2018—2025年家庭医生团队相关卫生技术(卫技)人员数。计算2011—2025年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情况。观察每3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和每2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数及“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结果 预测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逐年增长,从2019年1 317.39万人增至2025年1 706.4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的3 083人增至2025年3 268人;注册护士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3 256人增至2025年3 940人。以“2+X”家庭医生团队模式最低配置标准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预测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且2025年理论上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能够组建3 268个团队。2011—2016年注册护士数低于职业(助理)医师数,直到2017年有所改善,医师与护士比达1∶1.02,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趋势较慢,预测2020年可达1∶1.08,2025年可达1∶1.21。由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结果可知,2011—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每3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82%;以每2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018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48%,理论上到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38%。结论 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但依据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2 000人口的标准,未来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需求量很大,距实现辖区服务人口全覆盖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需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人才培养,组建提高型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家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2.
背景 新疆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患病率高,寻找有效的方法对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合理的干预,预防高血压事件的发生十分重要。目的 评价Framingham高血压发病风险模型(以下简称Framingham模型)预测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发生高血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建立适用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新疆乌鲁木齐县南山牧区的5 327例哈萨克族牧民为研究对象,建立南山动态队列。收集其基线资料(包括问卷调查表和体格检查表),并进行2年1次的随访调查,共3次。随访截至2018年11月,结局事件为发生高血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队列(60%哈萨克族牧民,3 196例)和验证队列(40%哈萨克族牧民,2 131例),按照Framingham模型相同的方法及预测因素,采用多因素weibull回归分析、依据建模队列调整Framingham模型,即为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采用区分能力和标定能力验证上述依据本研究对象数据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对验证队列高血压发病风险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8年11月,1 985例哈萨克族牧民发生高血压。累计共随访16 897人年,高血压发病率为11.75/100人年〔95%CI(11.27/100人年,12.24/100人年)〕。本研究验证队列人群经2年、4年随访,分别有269例、562例发生高血压。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与原Framingham模型预测随访2年验证队列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0.647〔95%CI(0.624,0.670)〕和AUC原Framingham模型=0.594〔95%CI(0.571,0.617)〕;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与原Framingham模型预测随访2年验证队列人群发生高血压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与原Framingham模型预测随访4年验证队列人群发生高血压的AUC分别为:AUC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0.609〔95%CI(0.590,0.628)〕和AUC 原Framingham模型=0.588〔95%CI(0.569,0.607)〕;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与原Framingham模型预测随访4年验证队列人群发生高血压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8,P<0.001)。依据建模队列调整后的Framingham模型与原Framingham模型预测随访2年验证队列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比较Hosmer-Lemeshow χ2(H-L χ2)检验值分别为697.68(P<0.05)、802.40(P<0.05);预测随访4年验证队列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比较,H-L χ2检验值分别为682.61(P<0.05)、832.82(P<0.05)。结论 Framingham模型在预测新疆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中区分能力和标定能力均较差,不能很好地预测新疆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需要构建更适合该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疆高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纵深看,融合发展水平仍不高。为借鉴国内先进省区三产融合的发展经验,丰富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湖羊产业的实地调研,总结了长兴县围绕羊产业在三产融合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了长兴县羊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经验,形成了通过种养业循环实现农业内部融合,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纵向融合,通过农业多功能拓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围绕供给侧推动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一二三产融合能力等五点推进新疆羊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为新疆羊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研究KRT31和KRT85基因是否是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和田羊的育种工作和改善羊毛性状提供科学依据。采集400只和田羊血样,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和田羊个体的KRT31和KRT85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和田羊KRT31和KRT85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均存在两种基因型,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KRT31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3,属于低度多态(PIC<0.25)。KRT85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6,属于中度多态(0.250.05)。KRT85基因在外显子2的204bp处存在A到G的突变,可以记作A204G。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该基因上A204G处的突变并未使氨基酸的编码发生改变,此位点突变为同义突变。与羊毛性状关联分析得出,AA和AB两种基因型的羊毛长度及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和田羊KRT31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建立羊脑泡状棘球蚴(AE)病实验模型的方法,以利于人类脑 AE 病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新疆大尾羊10只,直视下颅骨穿刺,脑内接种 AE 源头蚴,8个月后用 MRI 观察羊脑 AE 生长状况,剖检后分析形态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经病理及 MRI 证实,成功建模4例,成虫率40%(4/10),4例均为单发病灶,1例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T2 WI 表现为低信号背景下多发小囊泡群,3例 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光镜下观察病灶区有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周围小血管闭塞并伴有炎性反应。结论人工接种鼠源性 AE 原头蚴悬液建立羊脑 AE 病模型可行性高,方法简单,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新疆住院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碘营养状态的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1~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1098例,其中汉族620例,维族47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甲状腺功能及尿碘检测,了解维族、汉族患者各甲状腺功能组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甲状腺功能亚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上的差异,并分析总体和各亚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受影响因素及其在碘营养状态上的差异。结果住院维族、汉族患者尿典在各甲状腺功能组分布情况(甲亢组/甲减组/甲功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维族、汉族患者的尿碘中位数(MUI)均处于碘足量范围(MUI维:167.5μg/L,MUI汉:159.2μ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样本的TSH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0.136);根据甲状腺功能分层,临床甲功异常组与亚临床甲功异常组组间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甲功正常组(P<0.01);临床甲亢组患者的碘营养状态构成(碘缺乏/足量/超足量/过量)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甲状腺功能异常亚组MUI (MUI甲亢:132.9μg/L, MUI亚甲亢:158.4μg/L,MUI甲减:146.3μg/L,MUI亚甲减:165.1μg/L)与甲功正常组的MUI (MUI正常:165.1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甲状腺功能亚组的TSH受影响因素不同。结论住院维族、汉族患者的MUI处于碘足量状态,民族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分布情况相似,临床甲亢患者的碘缺乏比例较正常组高,这与甲亢患者低碘饮食的干预可能有关。TSH的水平在不同亚组中受影响因素不同,有待扩大样本控制混杂因素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和铀伴生煤矿的潜在职业照射。方法 根据近年来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的论文报道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新疆煤中238U活度浓度与世界、美国和俄罗斯相近,232Th活度浓度低于世界、美国和俄罗斯,238U和232Th活度浓度均低于我国平均浓度,在正常自然本底变化范围内。结论 从放射卫生学角度考虑,合理开发利用新疆的煤炭资源不会对矿工和居民的健康带来额外影响。  相似文献   
28.
新疆北部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与形态特征。方法:用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家犬,观察成虫在犬体内的发育。对35d成虫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结果:用原头节感染的6只家犬,在感染后35d和45d用槟榔碱驱虫,每只犬驱出成虫14780至135900条。35d的成虫中有10%虫体已含有厚壳虫卵,表明有感染性。77%的成熟体节位于虫体末端,最多体节数为3。虫体总长2.5±0.7mm,成虫平均顶突钩数32.7±1.2,外形光滑。平均睾丸数32.4±3.9,分布于整个成熟体节,在卵黄腺后排成一排。卵巢明显较长,有不明显的分叶,卵黄腺长形并掩盖梅氏腺。结论: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在形态学上与北非骆驼株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可能是分布在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但与骆驼株亦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9.
1973~1985年对新疆30余县、市13种生境类型多种自然疫源进行了调查,阐述了主要媒介蜱的生态习性和分布以及与病原体的关系。所调查地区的蜱类隶属5属16种,曾分别从6种蜱体内分离检出森林脑炎病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土拉菌,确定了这些疾病在新疆的自然疫源性。对调查地区的人群和家畜的血清抗体检查表明,血清学结果和病原学的发现一致,血清中均有上述疾病的抗体存在。人群森林脑炎抗体阳性率为2.30~20.66%,Q热抗体阳性率3.0~17.5%,斑点热群抗体阳性率2.30~30.95%,野兔热抗体阳性率4.22~13.8%。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并掌握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群落构成,及其与新疆出血热流行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在上、中、下游3个区段设立调查研究样方,采集家畜、啮齿动物和蜱类样本,采用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生态景观下宿主和媒介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检测蜱类样本的新疆出血热病毒携带率和家畜抗体携带率,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的相关性。结果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和蜱类群落组成简单,啮齿动物7种,以子午沙鼠为主,占73.6%,蜱类3种,以亚洲璃眼蜱为主,占98.4%以上:不同地理生态景观上,干旱、半干旱的沙质盐碱地是亚洲璃眼蜱和啮齿动物分布的最优生态景观;空间分布上,亚洲璃眼蜱在优生景观中的数量由上游至下游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致,游离蜱指数分别为37.0、44.7和64.7;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3个区段羊血清抗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率由13.2%增加至43.1%,自然界中亚洲璃眼蜱病毒分离率由零增加至6.9%,亚洲璃眼蜱指数和羊血清CCHF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阳性率呈正相关(r=0.992)。结论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其自然界新疆出血热流行强度与疫源地宿主媒介及植被构成的丰富度密切相关,可因自然界中亚洲璃眼蜱指数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流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