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45篇
  免费   14264篇
  国内免费   5957篇
耳鼻咽喉   3795篇
儿科学   1273篇
妇产科学   1749篇
基础医学   8942篇
口腔科学   4990篇
临床医学   36029篇
内科学   13863篇
皮肤病学   563篇
神经病学   5563篇
特种医学   438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7篇
外科学   10897篇
综合类   75201篇
预防医学   23495篇
眼科学   1437篇
药学   26133篇
  341篇
中国医学   18278篇
肿瘤学   7296篇
  2024年   1634篇
  2023年   5323篇
  2022年   4606篇
  2021年   5589篇
  2020年   6525篇
  2019年   5452篇
  2018年   3235篇
  2017年   5655篇
  2016年   6610篇
  2015年   7415篇
  2014年   11795篇
  2013年   11795篇
  2012年   15038篇
  2011年   15870篇
  2010年   13776篇
  2009年   15340篇
  2008年   16066篇
  2007年   14757篇
  2006年   14451篇
  2005年   13777篇
  2004年   12270篇
  2003年   12991篇
  2002年   11041篇
  2001年   9474篇
  2000年   6437篇
  1999年   5847篇
  1998年   4856篇
  1997年   4464篇
  1996年   3910篇
  1995年   3316篇
  1994年   2737篇
  1993年   2405篇
  1992年   2042篇
  1991年   1838篇
  1990年   1461篇
  1989年   1621篇
  1988年   705篇
  1987年   569篇
  1986年   413篇
  1985年   342篇
  1984年   162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0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钼靶X射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RI、CT、钼靶X射线及病理检查。比较各检测方法的病灶最大直径、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钼靶X射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病灶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最接近。MRI对乳腺疾病良性与恶性的判断与病理确诊的结果一致性好,CT检查的一致性一般,而钼靶X射线检查的一致性较差(P 0. 05)。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RI检查、CT检查及钼靶X射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钼靶X射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均能对乳腺疾病病灶进行有效检测,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最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3.
患者女,40岁,因"咳嗽10个月余,咳绿色浓痰伴发热5 d"就诊本院。体格检查:神志清,一般情况可。2018年10月26日外院胸部CT平扫及增强(图1)示右肺上叶肺门旁直径约2.2 cm类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整,无毛刺及卫星灶,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107 HU,静脉期CT值约89 HU,考虑为硬化性肺细胞瘤。于外院行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64.
声明公告     
《腹部外科》杂志已经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入网协议,此期间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文稿,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超星域出版”“万方医学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衰老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的影响,并从肌醇需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通路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18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自然衰老组和TFE 10及4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2月龄大鼠作为壮龄对照组。每天定时ig给TFE 1次,每5 d间隔2 d再继续ig给药,给药共计4个月。计算睾丸指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骨形态形成蛋白4(BMP4)及干细胞因子(SC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睾丸组织中磷酸化IRE1α(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内Sertoli细胞数量和p-IRE1α定位。结果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大鼠睾丸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 40 mg·kg~(-1)组睾丸指数显著升高(P<0.05)。HE结果显示,自然衰老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紊乱,部分生精细胞发生脱落;TFE给药组能改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Sertoli细胞分泌因子GDNF和SC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DNF,BMP4和SCF蛋白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分泌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睾丸组织中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壮龄对照组、自然衰老组和TFE给药组Sertoli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不仅在生精细胞胞质广泛表达,在Sertoli细胞胞质亦有表达。结论 TFE可显著改善自然衰老所致大鼠睾丸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RE1α/XB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IMP)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产前束缚应激对孕后期♀鼠建立抑郁模型,将SD♂子代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是正常组(CON)、模型组(PS)、阳性组(氟西汀5 mg·kg~(-1)·d~(-1))、IMP低、高剂量组(15、30 mg·kg~(-1)·d~(-1))。均采用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进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ELISA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5-HT的浓度、5-HTT和5-HT_(1A)R的mRNA表达量。结果 IMP给药4周后,与PS组相比,IMP组糖水偏好度明显上升,不动时间减少,穿越总格子数、穿越中间格子数、直立和理毛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5-HT的浓度及5-HT_(1A)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5-HTT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IMP可明显改善PS♂子代抑郁样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5-HT浓度及5-HT1A R mRNA的表达,降低5-HTT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测,对比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患者门静脉系各血管直径,比较MR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结果。结果肝性脑病Ⅲ级患者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脾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均大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性脑病病情程度,可有效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肝性脑病临床控制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8.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9.
70.
王健  周晓璇 《放射学实践》2019,34(5):501-506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息肉(GP)与胃间质瘤(GS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最大径≤2cm的27例GST和15例GP患者的CT表现,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变、钙化、溃疡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CT的相关连续变量鉴别诊断GP与GST的效能。结果:GP组与GST组的形态、强化方式、囊变、钙化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指标铁蛋白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与GST组的肿瘤长径(LD)、短径(SD)、位置、生长方式、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增强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D<1.5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86、73.3%(11/15)、59.3%(16/27);当SD<1.2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8,80.0%(12/15),66.7%(18/27);当静脉期CT值>64.4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9、93.3%(14/15)和40.7%(11/27);当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63、80.0%(12/15)、51.9%(14/27)。结论:患者的铁蛋白水平正常,以及CT特征中的肿瘤位于胃窦部、呈腔内生长、有蒂、LD<1.5cm、SD<1.2cm、静脉期CT值>64.4HU和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倾向于GP的诊断,有助于GP与GS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