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36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设白芍木瓜汤治疗组30例和尼莫地平片加维及路通片对照组26例,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6.9%,P<0.05。提示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
中青年眩晕1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青年眩晕的病因学特点,对蟀晕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01年9月-2005年7月以眩晕就诊入院的100例中青年患者,对其病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中青年眩晕病因多种多样,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52例(52%),其中颈椎病(椎动脉型)30例,占第一位;其他依次为耳源性眩晕17例(17%),脑卒中15(15%),全身疾病性眩晕8例(8%),脑肿瘤3例(3%),颅内感染2例(2%),神经症2例(2%),病因未明1例(1%)。结论:中青年眩晕病因复杂多样,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应根据完整有序的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以针灸配合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中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5.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查江苏省人群中眩晕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在江苏省常住人口中抽样,对其中≥10岁的6854人进行眩晕问卷调查、纯音测听和耳科检查。结果本研究实际接受调查6333人,应答率92.4%,男3035人(47.9%),女3298人(52.1%),年龄10~93岁。被调查人群中眩晕的总体患病率为4.1%(标化患病率:全国3.4%,江苏3.6%),眩晕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0)。女性眩晕患病率(5.3%)高于男性(2.8%)(P=0.000),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农村4.3%。城镇3.8%.P=0.459)。听力减退、中耳炎病史、噪声暴露史是眩晕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86、2.135、1.609。结论眩晕在江苏省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47.
詹艳辉 《河北中医》2002,24(9):649-650
目的 观察补气健脑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0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每日 1次 ;治疗组 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气健脑汤 ,每日1剂。 2组均 1 4日为 1个疗程。观察 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 92 .65 %、66.67%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结论 补气健脑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8.
足位对静态姿势描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足位对静态姿势描记 (SPG)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SPG ,分别采用双足跟并拢时 ,双足尖并拢、双足尖分开成 30°、双足尖分开成任意角度 ,以及双足平行分开 6cm、10cm等 5种足位进行测试 ,测试顺序由随机数字表确定。结果 :5种足位测试数值有差异 ,以双足跟尖并拢时最不稳定 ,双足平行分开 10cm站立时最稳定。结论 :足位能影响SPG测值 ;对于双足并拢直立困难者 ,可根据患者平衡状况 ,选择双足尖分开一定角度或双足平行直立的姿势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9.
针刺加卧位手法牵引治疗颈性眩晕8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针刺配合卧位手法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 ,将 175例病人分成椎动脉第2段受压与椎动脉第 3段受压两部分 ,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两部分均显示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治疗颈性眩晕 ,针刺与卧位手法牵引具有相辅相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Cerebral artery fenestration refers to a division in the lumen of an artery leading to two distinct endothelium-lined channels. At the site of turbulent flow, fenestration may predispose to an aneurysm formation. In this study, a 45-year-old woman suffered an acute vertiginous attack after cervical manipulation. The MRI scan demonstrated basilar artery duplication and tortuous left distal vertebral artery impinging on the cisternal segment of the cochleovestibular nerve. Subsequent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by MR imaging showed vertebrobasilar artery fenestrations with aneurysms. Unfortunatel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ccurred 6 days later, and the patient became comatose one year after presentation. In summar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system aneurysms is a life-threatening event. Delineating the configuration by 3D-reconstruction of MR images allows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research grant (Grant no. NSC 95-2314-B002-170) from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aipei, Taiw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