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166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54篇
内科学   525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434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科学   292篇
综合类   352篇
预防医学   338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39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8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48篇
  1984年   234篇
  1983年   137篇
  1982年   177篇
  1981年   151篇
  1980年   144篇
  1979年   105篇
  1978年   75篇
  1977年   70篇
  1976年   62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26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用改良的直接法分析了20例大肠癌新鲜瘤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现瘤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众数以亚二倍体居多;核型分析发现,其杂色体数目畸变为,13号染色体增多;17号、1号和Y染色体的丢失,结构畸变最常累及1号染色体,断裂声、1q21出现率较高,其次为1p13区的断裂及末端丢失。提示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为原发性大肠癌特征性染色体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儿童胚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IGF2和H19基因胚胎印迹缺失(LOI)的关系及肿瘤时这两个基因之间的协同关系。方法:通过PCR-RFLP法和Northernblot法检测包括6例肾母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和2例内胚窦瘤在内的10例儿童胚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中IGF2和H19基因的LOI及H19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①三种肿瘤中均可检测到频发的IGF2基因的LOI,H19基因的LOI相对少见;②肾母细胞瘤中发生IGF2基因LOI的病例全部伴有H19基因mRNA的低水平表达。结论:IGF2基因的LOI与儿童胚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这两个基因的相互协同作用可能是肾母细胞瘤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f chromosome 10q is observed in approximately 40% of endometrial cancers. Mutations in PTEN/MMAC1 , a gene recently isolated from the 10q23 region, are responsible for two dominantly inherited neoplastic syndromes, Cowden disease and Bannayan-Zonana syndrome. Somatic mutations of this gene have also been detected in sporadic cancers of the brain, prostate and breast.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is putative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endometrial carcinogenesis as well, we examined 46 primary endometrial cancers for LOH at the 10q23 region, and for mutations in the entire coding region and exon-intron boundaries of the PTEN/MMAC1 gene. LOH was identified in half of the 38 informative cases, and subtle somatic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15 tumors (33%).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f the genes studied so far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s, PTEN/MMAC1 is the most commonly mutated one, and that inactivation of both copies by allelic loss and/or mutation, a pattern that defines genes as "tumor suppressors,'contributes to tumorigenesis in endometrial cancers.  相似文献   
94.
本文根据动物实验模型的设计,研究了中药丹参对丝裂霉素C(MMC)诱发雄性小鼠过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防护效应。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丹参和MMC,观察动物的精子畸形率、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中药本身无诱变损伤作用,而对MMC有拮抗抑制作用。提出中药丹参具有抗MMC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LOSSOFHETEROZYGOSITYONCHROMOSOME13INSQUAMOUSCELLCARCINOMASOFTHELARYNXBaiSujuan白素娟ZhangXue张学WangJun王筠SunKailai孙开来FeiShengzhon...  相似文献   
96.
97.
散发性结直肠癌D10S1265位点的杂合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染色体上某特定位点遗传物质的丢失是肿瘤发生中的常见现象,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实验通过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10S1265位点杂合缺失的研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荧光标记的多态性微卫星引物D10S1265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电泳3h,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D10S1265位点(10q24.3)的杂合缺失率是50.0%,肝转移的7例未发现LOH,无肝转移病例达58.97%(23/39,P=0.014),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另外,此位点的杂合缺失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3),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D10S1265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有关的抑癌基因,此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针灸的抗突变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针 灸组.艾灸组艾灸大椎、肾腧穴.针 灸组:小鼠针刺足三里、艾灸关元穴,检测各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而针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针灸具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氟吗啉的致突变性。方法 首先测定氟吗啉对V79和CHL的细胞毒性,然后在非代谢活化和代谢活化条件下,进行氟吗啉诱发V79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以氟吗啉500、100、20和4μg/mL浓度处理V79细胞,处理组诱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突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500、250、125和62.5μg/mL浓度处理CHL细胞24、48h后,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组染色体畸变均小于5%,但在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大于5%,而且呈剂量.反应关系,通过G-显带发现断裂集中发生于4q上,是断裂热点。结论 可以认为应用氟吗啉100~200mg/L防治植物病害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是职业人群应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得到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态,分析其变化及原因。方法完整小鼠窦前卵泡培养12 d,得到的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经过体外培养,得到GV、M I、MⅡ期卵母细胞分别占总数27.9%、37.2%、34.9%;GV期卵母细胞存在完整的染色质圆环,11.8%的M I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38.5%的MⅡ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的纺锤体和染色体。结论小鼠窦前卵泡经体外培养后能够得到成熟的MⅡ期卵母细胞,但是其效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卵母细胞骨架结构的异常使染色体分离障碍,部分卵母细胞停留于M I期;同时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低也与纺锤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