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9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438篇
口腔科学   356篇
临床医学   577篇
内科学   625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2篇
综合类   1540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961篇
  2篇
中国医学   510篇
肿瘤学   15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木瓜蛋白酶所致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气管内滴注的方法,将体质量170~220 g 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R),ATRA治疗组(R1),棉籽油组(R2)各15只.后3组向大鼠气管内滴注5%木瓜蛋白酶1 ml/kg,N组同样滴注等量生理盐水,14d后,分别向R1组和R2组大鼠腹腔内连续注入1 000 μg/kgATRA和棉籽油,第90天杀死全部大鼠.取出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肺脏的病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学图像分析了解肺气肿模型是否建立及ATRA对于木瓜蛋白酶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早期干预效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各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凋亡率,及Bax蛋白、Bcl-2蛋白阳性细胞个数,比较各组之间AECⅡ凋亡率,及Bax蛋白、Bcl-2蛋白阳性细胞个数的差异.结果 肺体积结果显示:R、R1、R2组的肺体积与N组比较,明显增大;R、R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泡形态学结果显示:R、R1、R2与N组比较,每个视野内的肺泡数明显减少,平均肺泡面积增大,平均内衬间隔较大,R2组相对于R组,肺泡形态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R2组与N组比较,大鼠肺组织AECⅡ凋亡明显增多,R1与R组比较,AECⅡ凋亡率明显下降,R2与R组比较,AECⅡ凋亡率无明显变化,R、R1、R2组在造模后肺泡壁细胞Bcl-2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组,R组肺泡壁细胞Bcl-2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R1组,R组肺泡壁细胞Bcl-2阳性细胞百分比与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R2组在造模后肺泡壁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组,R组肺泡壁细胞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R1组,R组肺泡壁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与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组Bcl-2/Bax比例明显高于R、R2组,而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RA治疗可降低大鼠肺气肿模型AECⅡ凋亡率,调节Bax蛋白、Bcl-2蛋白表达,对大鼠肺气肿进程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小儿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03—2014-03于我院儿科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5例为研究对象,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25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另选取于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腰椎穿刺术提取脑脊液,用于脑脊液生化检测,观察并比较小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不明类型的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系统介绍并探讨固定效应方差分析中四种离差平方和计算方法,为正确进行方差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四种离差平方和的原理,结合实例展示具体计算过程和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并用SPSS和SAS软件验证。结果对相关理论和具体计算方面都给出了较详尽的过程。结论方差分析应根据数据特征选择离差平方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血清肝素辅助因子II(heparin cofactor II,HC II)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的 关系。方法:因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而成功施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血清HC II活性高低,将患者分为 两组:HC II活性≥100%组(n=40)及HC II活性<100%组(n=22)。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术后 支架内狭窄、闭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6个月月末时,HC II活 性<100%组支架内再狭窄程度较HC II活性≥100%组严重(P<0.05)。HC II活性<100%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HC II活 性≥100%组高(P<0.05)。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 II活性升高是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的 独立因素(OR=0.982,P=0.048)。结论:血清HC II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相关;HC II活性越低,术后 发生再狭窄的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总结临床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 PAP呼吸机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结果:82例患者67例好转出院,15例改为气管插管,其中11例拔管后好转出院,4例又行气管切开,均因气胸或病情危重而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应用逐年增加,成功率也逐渐上升,正确掌握适应证和操作程序,严密监测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护理,是确保成功使用Bi PAP呼吸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HPLC检测法测定蛇伤Ⅱ号合剂中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2:28),流速为1.0m 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酚在8.580~171.600n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6.71±0.96(RSD为0.99%)。结论该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蛇伤Ⅱ号合剂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否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 protein 27,HSP 27)的表达,进而抑制锌指蛋白SNAI1、SNAI2的表达,而发挥阻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TGF-β1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中HSP27及SNAI1、SNAI2蛋白的共定位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HSP27、SNAI1和SNAI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SP27、SNAI1、SNAI2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以及转染HSP27干扰质粒后SNAI1、SNAI2蛋白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给予Ac-SDKP干预后,HSP27、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HSP27的干扰质粒转扰细胞后,SNAI1、SNAI2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其中SNAI1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TGF-β1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Ac-SDKP干预的结果相似。结论:Ac-SDKP能够通过对HSP27表达的调节,降低锌指蛋白SNAI1和SNAI2的表达,进而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孕妇和新生儿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GFBP-3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30例,根据胎儿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关系的分类诊断标准将胎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分为3组:小于胎龄儿(SGA)组15例,适于胎龄儿(AGA)组162例,大于胎龄儿(LGA)组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集中测定孕妇血清、新生儿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IGFBP-1和IGFBP-3水平。结果:3组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IGFB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GA组大于AGA组,AGA组大于SGA组(均P0.01),母血血清IGF-Ⅱ和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水平为胎儿出生体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母血血清IGF-Ⅱ和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可能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差异.方法:由近年代向远年代抽取在该院口腔正畸科完成矫治的4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拔牙矫治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各22例.拔牙组患儿均拔除4颗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组织美学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除颏唇沟角(Li-B'-Pos)和面角(NsPg'-FH)矫治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测量指标均向面突度减小的方向变化,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仅下唇倾角(B'Li-FH)和上唇凸距(Ls~RE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两组患儿上唇倾角(A'Ls-FH)、Ls-REP、下唇凸距(Li-REP)、Z角和颏沟倾角(Pg'B'-F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拔牙组的A'Ls-FH、上下唇角(A'Ls-B'Li)、Z角和Pg'B'-FH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侧面型较突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通过拔牙矫治有望获得较大的面型改变,而非拔牙矫治对患儿的侧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磷脂酶A2-ⅡA(PLA2-ⅡA)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5例直肠癌标本、34例基本正常的直肠黏膜、32例直肠腺瘤组织中PLA2-Ⅱ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LA2-Ⅱ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PLA2-Ⅱ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直肠腺瘤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腺瘤组PLA2-Ⅱ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PLA2-ⅡA阳性表达水平随着肿瘤浸润程度加重、分化程度降低、TNM分期升高、脉管侵犯而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2-ⅡA在直肠癌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是否侵犯、神经束是否侵犯有关,其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