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22篇
  免费   4894篇
  国内免费   3771篇
耳鼻咽喉   432篇
儿科学   463篇
妇产科学   480篇
基础医学   5662篇
口腔科学   842篇
临床医学   6078篇
内科学   6046篇
皮肤病学   483篇
神经病学   1594篇
特种医学   16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3260篇
综合类   15934篇
预防医学   3084篇
眼科学   485篇
药学   6842篇
  53篇
中国医学   6101篇
肿瘤学   3412篇
  2024年   1144篇
  2023年   3437篇
  2022年   2665篇
  2021年   3025篇
  2020年   2421篇
  2019年   2331篇
  2018年   1301篇
  2017年   1761篇
  2016年   1899篇
  2015年   1912篇
  2014年   2502篇
  2013年   2436篇
  2012年   3170篇
  2011年   3349篇
  2010年   2804篇
  2009年   2700篇
  2008年   3147篇
  2007年   2693篇
  2006年   2485篇
  2005年   2879篇
  2004年   2070篇
  2003年   1884篇
  2002年   1577篇
  2001年   1501篇
  2000年   1243篇
  1999年   917篇
  1998年   853篇
  1997年   801篇
  1996年   615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足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GK大鼠40只,采用醋酸脱氧皮质酮-盐皮下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0.54 g/(kg·d)]、高剂量组[1.08 g/(kg·d)]、缬沙坦组[10 mg/(kg·d)],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周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0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微量蛋白(U-mAlb)。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p-mTOR、p-S6K1、Beclin-1、LC3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HE染色和PAS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各组亚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SCr、BUN、U-mAlb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蛭降糖胶囊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U-mAlb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沉积,足细胞损伤,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足细胞内有较多自噬体形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mTOR、p-S6K1的表达增高,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p-mTOR、p-S6K1的表达下降,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高(P<0.01)。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较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具有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U-mAIb、足细胞损伤及相关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进而提高足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发育和生长的一个关键途径[1]。在正常情况下对胚胎发育和器官的形成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通路的失调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2]。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干骺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产生骨样基质为病理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高复发率、多药耐药性、早期易肺转移等特点[3]。以外科手术联合甲氨蝶呤、顺铂等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5%左右[4],但却不能有效地降低总病死率和改善整体预后,出现转移或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20%[5]。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肉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有效诱导骨肉瘤的耐药和再生,是介导骨肉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6]。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大鼠模型行为学表现及其L5~S2脊段P物质(SP)和神经激肽-1受体(NK-1R)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45 d模型组、60 d模型组和90 d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开野试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指数,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1β、IL-2和IL-10含量,光镜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L5~S2脊髓SP及NK-1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60 d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90 d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45、60、90 d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均0.05);与45 d和60 d模型组相比,90 d模型组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均0.05)。光镜观察,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未见炎细胞浸润,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前列腺组织出现明显水肿,淋巴细胞增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45、60、90 d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2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和NK-1R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各模型组SP和NK-1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45 d和60 d模型组相比,90 d模型组SP和NK-1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CP模型大鼠出现抑郁行为学表现,血清TNF-α、IL-1β、IL-2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L5~S2脊髓背角SP及NK-1R表达上调,且不同时段变化趋势一致,提示不同时段CP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与L5~S2脊段SP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曲芳萱  边义莹  于洋  安洋 《解剖科学进展》2020,26(4):374-377,382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HS组)及肾康注射液治疗组(SK组),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HS组自体血液回输复苏,SK组予以腹腔注射肾康注射液,各组于HS发生后4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浓度变化,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HS组大鼠肾功能损伤严重,血清中SCr、BUN浓度明显升高,病理学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结构破坏严重,界线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蛋白沉积,肾脏纤维化程度较高。经肾康注射液干预后,SK组肾功能明显减轻,血清中SCr、BUN浓度明显降低,病理学观察到肾小球上皮细胞结构完整,界线清楚,细胞排列基本有序,仅可见少量胶原蛋白沉积,纤维化程度较轻,同时,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肾康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损伤,抑制肾脏纤维化,与其下调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7.
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调节性细胞死亡(RCD),表现为多细胞器调节信号的变化。目前,已明确部分铁死亡上游执行机制,即不稳定铁池的产生和/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抑制或失活,和下游的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和积累的触发机制;同时铁死亡相关信号分子可发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信号网络功能调控。功能上,铁死亡既参与外源物诱导的致癌作用,也可介导外源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本综述拟阐述铁死亡的相关信号通路,阐明不同细胞器参与铁死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探讨外源化学物靶向铁死亡信号分子介导的抗肿瘤作用,为铁死亡依赖性致癌作用防制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MG-63骨肉瘤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LPS组。LPS组细胞用10 g/ml的LPS干预24 h,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干预。ELISA检测干预后培养基中促炎因子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培养基中促炎因子TNF-α、IL-1和IL-6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LPS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5),LPS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cadherin、α-SMA、波形蛋白、TLR4和HOTAIR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LPS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TLR4/HOTAIR途径介导的EMT过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9.
陈刚  何爱萍 《免疫学杂志》2020,36(7):592-598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肺泡巨噬细胞(AMs),并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AMs),脂多糖组(LPS组: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 000 ng/L脂多糖),异丙酚组(P组:加入终浓度为25μmol/L异丙酚),脂多糖+异丙酚组(LPS+P组:加终质量浓度为1 000 ng/L的LPS和25μmol/L异丙酚)。4组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应用ELISA检测4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0、TNF-α的含量;细胞流式实验检测4组细胞表面F4/80、CD16/32、CD206分子表型所占比例;免疫磁珠分选F4/80+细胞,并利用RT-PCR检测细胞中iNOS、CD206的mRNA表达变化;最后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组细胞中NLRP3/IL-1β信号通路中NLRP3、IL-1β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ELISA实验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对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且促进细胞对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细胞流式及RT-PCR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中NLRP3/IL-1β信号通路中NLRP3、IL-1β及Caspase-1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异丙酚能够通过下调NLRP3/IL-1β信号通路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向M1表型的分化,并促进细胞向M2表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