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00篇
  免费   19285篇
  国内免费   16509篇
耳鼻咽喉   1428篇
儿科学   3472篇
妇产科学   2299篇
基础医学   23386篇
口腔科学   4555篇
临床医学   31991篇
内科学   33808篇
皮肤病学   2393篇
神经病学   7486篇
特种医学   56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2篇
外科学   13985篇
综合类   81812篇
预防医学   16592篇
眼科学   2455篇
药学   32919篇
  350篇
中国医学   20317篇
肿瘤学   15583篇
  2024年   2893篇
  2023年   10088篇
  2022年   8352篇
  2021年   10279篇
  2020年   8769篇
  2019年   9912篇
  2018年   5340篇
  2017年   8411篇
  2016年   9036篇
  2015年   9738篇
  2014年   13236篇
  2013年   13631篇
  2012年   17665篇
  2011年   19435篇
  2010年   18220篇
  2009年   16760篇
  2008年   16496篇
  2007年   14944篇
  2006年   13751篇
  2005年   14432篇
  2004年   11244篇
  2003年   9650篇
  2002年   7570篇
  2001年   6958篇
  2000年   5475篇
  1999年   4042篇
  1998年   3056篇
  1997年   2455篇
  1996年   2005篇
  1995年   1583篇
  1994年   1196篇
  1993年   864篇
  1992年   800篇
  1991年   740篇
  1990年   603篇
  1989年   532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通过对中南地区1577例正常人的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水平的测定,结果20~40岁组正常值为136.9mg%,41~60岁组正常值为129.3mg%,男女性别间的α_1-AT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而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并对测定结果作了分型。  相似文献   
992.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内皮素 - 1 ( ET- 1 )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随机分正常、假手术、模型、电针、头皮针五组 ,每组 1 0只 ,后四组均于造模后 72小时、1 0天、1 5天取血测 ET- 1 ,并与手术后 6小时测定值进行比较 ;前三组不治疗 ,后两组造模后分别用电针与头皮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ET- 1测定值。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 ,术后 1 0天与 1 5天 ,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0 .0 1 ) ,电针组与头皮针组 ET- 1测定值无明显差异。对ET- 1的影响 ,术后 72小时及 1 0天时 ,治疗组 ET- 1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 ,头皮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 ( P<0 .0 5 )。结论 :头皮针可在脑缺血早期就明显降低血浆 ET- 1含量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转录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外界刺激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其表达,识别靶基因上的结合位点与之结合后启动基因的调控机制,使细胞产生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多项研究提示转录激活蛋白-1参与细胞因子及胶原相关基因常表达的各种纤维化病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4.
XGD-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GD—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l作用于植物血凝索(PHA)和刀豆索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h和72h,用改良MTT法观察XGD—l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l对T淋巴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联合应用CsA和XGD—l对细胞增殖及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 XGD—l对PHA和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作用随XGD—l剂量的递增而加强;XGD—l对PHA和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阳性率从正常对照活化细胞的47.67%降为25.03%;联合应用CsA,上述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XGD-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IL-2R表达,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在胶质瘤复发前后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对 4 5例复发胶质瘤瘤组织、瘤旁脑组织和 10例正常脑组织CyclinD1,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统计分析CyclinD1,P16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 ,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CyclinD1表达依次升高 ,而P16的表达依次下降 ;肿瘤复发CyclinD1表达增强 ,P16的表达减弱。结论 CyclinD1与P16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程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感觉神经肽P物质特异性受体在表皮干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作为皮肤细胞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因其与上皮源肿瘤、皮肤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皮肤伤口中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可促进ESCs增殖并将其大量募集于创缘,加速修复过程。为进一步探讨P物质对ESCs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本实验分别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观察体外培养的ESCs上P物质的两种特异性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和NK-2R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常用T1WI快速扫描序列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肝癌患者38例,分别进行二维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超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urbo-FLASH)序列、化学位移成像一同相位、反相位梯度回波二维小角度激发(in-phase&opposed-phaseFLASH,IP-&OP-FLASH)序列扫描,并进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各扫描序列的SNR、CNR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上无差异性。结论:二维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是肝癌诊断中最有效的扫描序列,其它序列根据情况作为补充扫描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8.
党艳丽  郑维国  辛晓燕 《医学争鸣》2004,25(12):1126-112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 1(DAPK1 )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32(鳞癌 1 8,腺癌 1 4 )例宫颈癌组织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 .结果 :宫颈癌中DAPK1基因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与腺癌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宫颈癌中DAPK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1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和 7例与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DAPK1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修饰能抑制DAPK1的转录 ,使DAPK1蛋白不表达 ,丧失抑癌作用 ,是促进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黏附分子(E-cadherin,CD44v6)与卵巢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选取1997~2002年间石蜡包埋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块107块,其中良性上皮性肿瘤30例,交界瘤13例,恶性34例(Ⅰ、Ⅱ期4例,Ⅲ、Ⅳ期30例),对30例恶性晚期(Ⅲ、Ⅳ期)病例选取对应的大网膜转移组织。结果:3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100%强阳性表达,CD44v6100%阴性。13例交界瘤中,E-钙黏附蛋白有11例(84.6%)强阳性,CD44v6有1例弱阳性表达。34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E-钙黏附素有24例(70.6%)阳性表达,CD44v6有11例(32.4%)阳性表达。二指标在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之间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0)。二指标在原发灶和大网膜转移灶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别(P=1.000,P=1.000)。结论:E-cadherin及CD44v6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呈相反趋势,E-cadherin及CD44v6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缺氧诱导因子—1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由缺氧、铝、镁、镍等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两者属碱性螺旋。环-螺旋-PAS家族蛋白。近年研究发现,HIF-1参与心血管发育的调控,与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HIF-1在机体缺氟、缺血稳态中的作用,对研究缺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