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11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不同临床分期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升高(P〈O.05)。结论CD44v6可能与卵巢上皮癌的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4v6和E 上皮钙粘附素 (ED)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110份HCC组织中CD44v6及ED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HCC组织中 ,CD44v6和E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 .7%和 44 .5 %。CD44v6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 (P <0 .0 5 ) ,其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低 (P <0 .0 5 ) ;ED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低 (P <0 .0 5 ) ,其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高 (P <0 .0 5 )。CD4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CD44v6和ED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HC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CD44v6与E-钙黏附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herin)是两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CD44v6和E-钙黏附素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CD44v6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72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状况 .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及良性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分别为 4 4 .4 % ,2 0 .0 %和 11.8% .恶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P <0 . 0 5 ) ,恶性肿瘤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 4 v6表达 (6 7.0 % )与无淋巴结转移者 (33.0 % )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 CD4 4 v6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缩短 .在恶性卵巢肿瘤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 CD4 4 v6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结论 CD4 4 v6在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该指标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8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D44v6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该指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定性及半定量结果:CD44v6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定量检测结果:CD44v6的表达,面积呈递增趋势,灰度呈递减趋势。结论:CD44v6表达升高,提示肿瘤进展,恶性度高,预后不良;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自动化诊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D44v6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44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 ,可与多种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 ,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 ,人们发现 CD44标准体 (standard isoform of CD44 ,CD44 s)及其拼接变异体 (variant isoform of CD44 ,CD44 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 CD44 v6在肿瘤浸润、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 ,更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人们在研究 CD44 v6基因及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 ,探索它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 ,力图揭示其在肿瘤中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CD44v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转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冷志  于成银 《重庆医学》1998,27(3):166-16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 4v6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2例胰腺癌组织中CD4 4v6的表达。结果 :CD4 4v6的阳性率为 5 4 .84 % ;伴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的阳性率 (6 8.75 %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40 .0 0 % )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CD4 4v6表达与胰腺癌增殖之间无一致性。结论 :CD4 4v6的表达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CD44v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V6、CD44(H)在大肠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大肠癌及44例大肠腺癌和肿瘤远切端正常大肠粘膜的CD44V6、CD44(H)的表达。结果 CD44V6和CD44(H)的阳性表达率:大肠癌〉大肠腺癌〉肿瘤远切端正常在肠粘膜,P均〈0.001。CD44V6显示与肿瘤浸润(Duks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有肿瘤转移组中,CE  相似文献   

11.
E-钙黏附素及CD44与卵巢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钙黏附素、CD44是不同的细胞间黏附分子,E-钙黏附素的低表达及CD44的高表达有助于卵巢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可溶性粘附分子CD44v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正常妇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水平,探讨其在EM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妇女与EMT患者血清、腹腔液中可溶性CD44v6与MMP-2的水平。结果可溶性CD44v6、MMP-2在EMT患者血清、腹腔液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P<0.05),EMT组血清中及腹腔液中可溶性CD44v6与MMP-2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r=0.732,0.853;P<0.05)。结论 EMT患者腹腔液、血清中可溶性CD44v6与MMP-2的高表达密切相关;CD44v6、MMP-2的异常高表达促进了异位内膜细胞的粘附与侵袭,促进了EMT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皮型钙粘连素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连素(E-cadherin)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人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结果:人HCC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4%和39.4%,且E-cadherin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CD44V6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CD44V6均与肝癌侵袭转移倾向有关,检测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LeX)抗原、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在浸润性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ICC组织和20例慢性宫颈炎(CCV)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ICC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6/60)、66.7%(40/60)和45.0%(27/60)。ICC组织SLeX及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CV组织(2χ=18.11、10.58,P<0.05),而E-Cad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CV组织(2χ=15.11,P<0.05)。ICC组织SLeX和CD44v6高表达及E-Cad低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χ2=4.15~14.61,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χ2=1.64~3.21,P>0.05);SLeX和CD44v6表达与E-Cad表达有关(2χ=7.87、7.58,P<0.05)。结论ICC侵袭转移过程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可能具有正、负协同效应,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作为判断I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30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0例甲状腺腺瘤(TA)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T)进行了CD44v6检测。  相似文献   

16.
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其过量表达与HCC分型、肿瘤转移及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HC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单克隆抗体.对手术切除的83例:HCC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CD44v6在HCC的阳性表达率为53.0l%,CD44v6的阳性表达程度与HCC转移、肿瘤包膜及预后明显相关,但与HCC原发灶大小、年龄、HBsAg无关.结论:CD44v6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HCC的转移潜能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D)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中CD44v6和E-CD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病例随访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肺癌中CD44v6和E-C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53.8%.CD44v6高表达和E-CD低表达均与肺癌P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肺癌CD44v6表达与E-CD表达呈负相关(r=-0.43,P<0.001).结论:肺癌中CD44v6表达与E-CD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卵巢上皮性肿瘤CD_(44)V_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D44 V6 表达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方法 ,检测 2 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及 5 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CD44 V6 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1) CD44 V6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随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而逐渐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P强 =0 .0 13) ;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 (P=0 .0 0 0 ,P强 =0 .0 0 8)。(2 )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腹水均无关 (P=0 .2 44 ,0 .0 72 ,0 .0 5 1) ;而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有关 (P强 =0 .0 0 4,0 .0 0 1,0 .0 2 5 )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均无关 (P=0 .134,0 .2 31;P强 =0 .186 ,1.0 0 0 )。 (3) CD44 V6 的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预后有关 (P=0 .0 42 ) ,表达越强 ,预后越差。结论 :CD44 V6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检测 CD44 V6 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的进展程度、淋巴结转移趋势以及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D44v6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CD44v6的表达,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作分析。结果:CD44v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CD44v6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CD44v6在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管状癌、浸润性导管癌、管内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9.2%、71.4%、79.2%、0%、72.8%在年龄>50岁和年龄≤50岁患者的表达为66.7%、74.3%。CD44v6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Ⅰ级阳性表达率为64.5%,Ⅱ级为94.1%,Ⅲ级87.5%。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存活时间有关(P<0.05),且随着肿瘤组织浸润程度的增加,表达强度增大(P<0.05)。CD44v6在组织浸润Ⅰ级、Ⅱ级、Ⅲ级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8%、87.5%、95.2%。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为(-)、( )、( )的乳腺癌标本中,CD44v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7.3%、68.8%、89.7%表明CD44v6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预后有关,CD44v6可作为一个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E-cadherin、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E-cadherin(E-cd)、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PTC标本中E-cd、CD44v6的表达。结果:E-cd、CD44v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3%(31/70),67.1%(47/70),二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E-cd、CD44v6阳性率分别为27.6%,82.8%,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6.1%,56.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C中E-cd、CD44v6的表达有助于其转移潜能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