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革蓐柴胡颗粒联合阿齐霉素与单纯阿齐霉素治疗NGU(MPC)的临床疗效及其调节免疫因子作用的研究.方法:将88例湿热血瘀型Ct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组加服中药革薜柴胡颗粒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的依从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检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单纯西药组(73.3%)(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FN-γ分泌水平显著降低、IL-4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FN-γ分泌水平升高、IL-4分泌水平降低,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单纯西药组IFN-γ外,其余各指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革薜柴胡颗粒联合阿齐霉素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对Ct感染所致NGU和MPC的疗效,并可有效调节Ct感染患者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72.
Trichomoniasis is the most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aused by a motile flagellate non-invasive parasitic protozoan, Trichomonas vaginalis (T. vaginalis). More than 16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re annually infected by this protozoan. T. vaginalis occupies an extracellular niche in the complex human genito-urinary environment (vagina, cervix, penis, prostate gland, and urethra) to survive, multiply and evade host defenses. T. vaginalis (strain G3) has a ∼160 megabase genome with 60,000 gen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genes ever identified in protozoans. The T. vaginalis genome is a highly conserved gene family that encodes a massive proteome with one of the largest coding (expressing ∼4000 genes) capacities in the trophozoite stage, and helps T. vaginalis to adapt and survive in diverse environment. Ba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we review T. vaginalis structure, patho-mechanisms, parasitic virulence, and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s.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拉萨地区326例疑似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感染者158例,阳性率为48.46%;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Uu+Mh)检出率分别为71.52%、8.86%和19.62%,Uu检出率显著高于Mh及Uu+Mh混合感染(P&lt;0.05);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性最强,其次为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沙星敏感性较差。结论各型支原体耐药谱大致相同,Mh和Uu+Mh混合感染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儿童尿道阴道炎中生殖支原体(Mg)的致病性及临床特点.方法用本所生化室建立的套式PCR法对110例儿童尿道阴道炎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尿道阴道分泌物标本做了Mg检测,此法灵敏度为103cfu/ml,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果病例组中Mg检测的阳性率7.27%(8/11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0.病例组的8例患儿均为女性.Mg阳性病例中尿道阴道炎临床表现急性期者为12.5%(1/8),亚急性期者为37.5%(3/8),慢性期者为50%(4/8).结论Mg是儿童尿道阴道炎的病原体,女童易感,临床以慢性期表现为主,红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热淋清颗粒和阿奇霉素对非淋菌性尿道炎(NU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男科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共40例。年龄18~42岁,平均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热淋清颗粒;对照组仅应用阿奇霉素。患者症状评估采用NIH-CPSI评分表量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CPS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5.2±5.1vs9.2±4.3,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5%,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热淋清颗粒与阿奇霉素治疗NGU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通过CPSI评分,联合治疗不仅对症状改善,而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势明显。对确定最佳疗程提高有效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Summary We tested the first portion of voided urine (FVU) and urethral swab from 80 patients with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using a novel enzymeamplified immunoassay (IDEIA) for the det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tigen. Urine specimens were positive in al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urethral swabs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io, 100%) and in 6 of 54 patients with negative swabs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io, 88.9%). Our data suggest that FVU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tigen using the IDEIA test in patients with NGU.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的性病原体DNA阳性率.方法: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即左氧氟沙星组及左氧氟沙星加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2周后用荧光定量 PCR(FQ PCR)方法筛选出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 DNA阳性者(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者),对病原体DNA阳性者重复治疗2周,再次筛选出Ng、Uu、Ct DNA阳性者(包括无症状和有症状).结果:无症状患者的病原体DNA阳性检出率:治疗2周后甲组35.2%,乙组20.8%;对病原体DNA仍阳性者重复治疗2周后,甲组50.0%,乙组:15.8%.结论: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有较高比例病原体DNA检出率,应重视该人群的追踪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对比观察司帕沙星及大观霉素治疗淋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淋病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司帕沙星组及大观霉素组(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消除情况、淋球菌清除率、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伴发比例等。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淋球菌清除率分别为98.4%、90.9%;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0天,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5%、89.1%及93.5%、72.7%;两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8%、18.2%和4.8%、27.3%。结论 司帕沙星对淋病更有效,且可以同时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病原体的常规检测方法。方法 报道 46 1份NGU标本用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 (VIDAS)检测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c,CT)。用支原体检测试剂盒 (MycoplasmaIST)检测 10 3份标本中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umUU和MycoplasmahominisMH)的结果。 结果 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 0 4%和 34 0 %。支原体阳性检测率男女间有显著差异P <0 0 5。结果还表明CT和支原体感染患者集中于 35岁以下年龄段。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对其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依次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 14份正常人群标本用上述方法均未查出阳性结果。结论 VIDAS和IST具有特异性好、阳性率高、操作方便的优点 ,且非批次性操作可满足门诊、急诊病人立等可取的要求 ,有利于性传播疾病的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吉他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将160名非淋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吉他霉素与红霉素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吉他霉素组与红霉素组经过14d治疗的痊愈率为81.3%与52.5%,总有效率分别为97.5%与93.8%。结论:吉他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