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56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78篇
内科学   73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7篇
综合类   50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34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2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面积3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分别统计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重型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2.
GM-CSF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GM-CSF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cDNA3.1-GM-CSF扩增出GM-CSF基因片段,通过穿梭质粒pShuttle,将带有CMV启动子的目的片段克隆入Adeno-X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X-GM-CSF,PCR鉴定,ELISA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含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X-GM-CSF构建成功,经PCR鉴定和DNA测序等证实了其正确性,重组腺病毒上清液中GM-CSF表达量达26ng/mL。结论:含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3.
泽泻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泽泻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发芽条件。方法将泽泻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浸种,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及不同发芽床上发芽,观察其萌发所需的时间、发芽率或成活率。结果在25℃~30℃温水中浸种24 h,温度30℃,培养皿内置双层纱布的条件适宜泽泻种子萌发,光照条件对泽泻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结论泽泻种子具有高温、高湿和非光敏特性,创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控制和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动态研究(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隔日计HCMV AD169体外持续感染后1~19天内黄芪注射液对CFU-GM细胞簇、集落、大集落及细胞总数变化规律.结果:培养后各组CFU-GM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7天达峰后减少.病毒组CFU-GM增殖均较空白组有明显降低(P<0.05);黄芪组、更昔洛韦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病毒组(P<0.01);更昔洛韦组和黄芪组CFU-GM增殖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体外培养HCMV感染CFU-GM的增殖.黄芪注射液;粒--单系祖细胞;人巨细胞病毒;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5.
我院1996年~2000年抗肿瘤治疗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996年~2000年抗肿瘤药、免疫药品制剂、升白药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排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结论:抗肿瘤药占药品年消耗总金额的26.86%~30.06%,抗肿瘤免疫制剂、升白药占药品年消耗总金额的19.04%~24.31%.抗肿瘤药、免疫制剂、升白药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向.  相似文献   
76.
气道局部治疗对气道黏液高分泌干预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用局部治疗性药物对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作用的机制和特点。方法用超声雾化吸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分别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esonide)、胆碱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铵以及两者配伍联用进行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斑点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黏蛋白(MUC)的含量和MUC5ACmRNA表达水平。结果NE能显著增加气道MUC和MUC5ACmRNA的表达(P<0.01);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均可降低MUC和MUC5ACmRNA的表达(P<0.05),两者联用可增强抑制黏蛋白的效应(P<0.01)。结论NE是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发生的重要因素;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可抑制MUC基因及转录水平的表达,且两者联用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并与进口rhG-CSF比较。方法:98例卵巢癌、宫体癌和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75μg·d-1和150μg·d-1剂量皮下注射国产rhG-CSF和进口75μg·d-1 rhG-CSF,直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升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不同剂量国产或进口rhG-CSF均能使3组患者血WBC和ANC水平在用药d 4后升至正常水平以上;在初次化疗时,用不同剂量(75μg和150μ)国产和进口(75μg)rhG-CSF升WBC至正常水平的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重复化疗期间150μg国产,rhG-CSF升白细胞的疗效显著优于75μg国产或进口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升WBC效果一致。结论:75μg小剂量国产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初期化疗中升WBC的疗效肯定,重复化疗时较大剂量(150μg)rhG-CSF升WBC的效果优于小剂量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4+8
目的探讨初诊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T细胞淋巴瘤疗效、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各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NLR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LDH和Ann Arbor分期标准、IPI评分、ECOG评分和总体生存期(OS)、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分析低NLR组28例,高NLR组34例。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患者血清β2-MG、LDH偏高,Ann Arbor分期偏晚、IPI评分、ECOG评分偏高、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初始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高于高NLR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长于高NLR组的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和NLR对患者的总生存均有影响。结论 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诊时的NLR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总体生存期及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79.
Evaluation of: Waldmann TA, Conlon KC, Stewart DM et al. Phase 1 trial of IL-15 trans presentation blockade using humanized Mik-β-1 mAb in patients with 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Blood 121(3), 476–484 (2013).

IL-15 is a cytokine that stim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NK and T cell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L-15 is critical to the induction of 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T-LGL) leukemia. A Phase I trial of a humanized antibody (Hu-Mikβ1) to the IL2/IL15Rβ receptor, expressed on T-LGL, is explored in this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specifici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Hu-Mikβ1. The study demonstrated no toxicity and favorable saturation of IL2/IL15Rβ receptor, but no clinical efficacy in this Phase I study.  相似文献   
80.
Serum and intracytoplasmic cytokines are mandatory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microbes, but als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by initiating and perpetuating various cellular and humoral autoimmun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