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6篇
  免费   3631篇
  国内免费   2442篇
耳鼻咽喉   263篇
儿科学   1359篇
妇产科学   475篇
基础医学   11213篇
口腔科学   390篇
临床医学   3674篇
内科学   12743篇
皮肤病学   580篇
神经病学   1219篇
特种医学   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117篇
综合类   6287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6982篇
眼科学   387篇
药学   2454篇
  12篇
中国医学   848篇
肿瘤学   205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2131篇
  2020年   1653篇
  2019年   1451篇
  2018年   1468篇
  2017年   1442篇
  2016年   1707篇
  2015年   2026篇
  2014年   2834篇
  2013年   3004篇
  2012年   2761篇
  2011年   3234篇
  2010年   2684篇
  2009年   2444篇
  2008年   2396篇
  2007年   2529篇
  2006年   2277篇
  2005年   2004篇
  2004年   1766篇
  2003年   1539篇
  2002年   1221篇
  2001年   1187篇
  2000年   968篇
  1999年   867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771篇
  1996年   629篇
  1995年   637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355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233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287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134篇
  1982年   121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59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31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与 HBV DNA之间关系.方法:对 78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 F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比检测.结果:在 780例临床标本中, HBsAg( )、HBeAg( )和 HBcAb( )模式 345例, HBV DNA阳性 335例,阳性率为 97.1%( 335/345),血清病毒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7.84 ± 1.20; HBsAg( )、HBeAb( )和 HBcAb( )模式 294例, HBV DNA阳性 167例,阳性率为 56.8%( 167/294),载 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5.02± 1.19; HBsAg( )和 HBcAb( )模式 141例, HBV DNA阳性 49例,阳性率为 34.8%( 49/141), 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4.89± 1.07.结论: HBeAg是反映 HBV DNA复制的重要指标,定量测定 HBV DNA能真实反映 HBV复制状况,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用不同剂量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糖尿病小鼠,检测糖尿病小鼠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利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成昆明小鼠糖尿病模型,用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用3.0、1.5、1.0、0.5和0.1μg的剂量,免疫一次后间隔3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分别取血用ELISA法测免疫一次和免疫两次后的IgG抗体.结果用3.0、1.5、1.0、0.5和0.1μg的剂量免疫后,无论是免疫一次还是加强免疫后,糖尿病小鼠产生的抗体量均低于正常小鼠产生的抗体量.结论糖尿病小鼠由于自身免疫机制缺陷,对抗原免疫原性反应较正常小鼠差.  相似文献   
994.
一株汉坦病毒的分离及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汉坦病毒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鉴定.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法和RT-PCR法.结果在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出一株汉坦病毒,分别用HTN型和SEO型的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基因扩增,同时以76-118株和L99株作对照,结果分离株经HTN型引物扩增出一条明亮带并同76-118株结果一致.结论分离株经基因鉴定为HTN型病毒.  相似文献   
995.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相关性。方法 用S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 80例和肝硬化组 (LC) 12 0例血清标本分型 ,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异同。结果 基因型在AsC组分布 :B型 45 0 % ( 3 7/ 80 ) ;C型 3 3 75 % ( 2 6/ 80 ) ;D基因型 2 1 2 5 % ( 17/80 ) ;LC组HBV基因型分布B型 3 2 5 % ( 3 9/ 12 0 ) ;C型 65 8% ( 79/ 12 0 ) ;D基因型 1 6% ( 2 / 12 0 )。广州地区未发现A、E和F基因型 ,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与e抗原状态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SC与LC组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3 1 92 4,P=0 0 0 0 )。结论 可初步认为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以B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 ,AsC组中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 ,感染HBVD基因型病情轻 ,感染HBVC基因型病情更易于加重。  相似文献   
996.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 (HBV)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定性检测 2 0 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乳汁 HBV-DNA,对 HBV-DNA阳性者孕 3月起 ,1次 /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2 0 0 U,直至分娩 ,分娩后 2 4h内 ,取新生儿末梢静脉血进行 HBV-DNA定性测定。结果 :10 0例大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86% ,10 0例小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3 6%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2 2 .95% ,孕妇血清阴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5.13 %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乳汁 HBV-DNA阳性率为 16.3 9%。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 :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HBV-DNA阳性孕妇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8.
BACKGROUND: Unsafe delivery and overuse of injections can result in the spread of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and HIV.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urvey was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of safe injection practices in Burkina Faso. METHOD: Using the new standardiz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ol to assess injection practices, we selected 80 primary health facilities with a two-stag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collected information using structured observations and provider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the data using Epi-Info software. RESULTS: We observed 116 injections in 52 facilities. In 50 facilities [9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5-99%] injections were given with a new, single-use syringe and needle. In 29 facilities (56%; 95% CI 36-74%), staff recapped needles using two hands. All 80 facilities visited had a stock in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new, single-use syringes and needles. In 61% (95% CI 54-79%) of facilities, staff reported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the last 12 months. Used needles were discarded in open containers in 66 facilities (83%; 95% CI 55-96%) and observed in the surroundings of 46 facilities (57%; 95% CI 32-80%). CONCLUSIONS: In 2000, most of the health facilities in Burkina Faso were using sterile injection equipment. However, practices were still observed that could expose patient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communities to risks, and that required specific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 14 4 92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4 96人 ,阳性率 3.4 2 %。其中HBsAg≥ 1∶5 12或ALT >4 0者 137人 ,占阳性者的 2 7.6 2 %。ALT <4 0 ,HBsAg <1∶5 12 ,且HBeAg阳性者 5 5人 ,占 15 .32 %。在HBsAg <1∶5 12、ALT <4 0、且HBeAg阴性的 30 4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113人 ,阳性率 34.6 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 .4 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 4 .38% ,相对危险性 6 .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 0、HBeAg阴性、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00.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3TC)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 实验第3天及第6天,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滴度及病毒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第9天,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组HBsAg和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500IU/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3TC浓度为5μg/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结论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均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提示两种药物都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