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3篇
  免费   109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602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855篇
内科学   4552篇
皮肤病学   291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3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66篇
综合类   299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321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087篇
  18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723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1179篇
  2012年   1087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015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936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耐药对地区肺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地区2004年2月-9月新登记敏感及耐药肺结核病人1年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全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新登记1 597例肺结核病病人中,805例培养阳性,其中731例经菌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纳入分析.731例病人的总耐药率为18.7%,耐多药率为6.7%.敏感组治疗成功率达到93.0%,非MDR的耐药病人治疗成功率达到85%以上,MDR组治疗成功率为71.4%.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3.996 8,P<0.01).在68例治疗不成功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38.2%;而在30例治疗失败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60%.复治敏感病人的治疗成功率(92.0%)与初治敏感病人(93.1%)相当,但是复治耐药病人的治疗成功率远低于初治耐药病人.结论 (1)上海地区肺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效果良好;(2)耐药是肺结核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和改进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措施;(3)耐药和敏感病人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43.
对石家市结核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抽取24个调查点(市区8个、郊县16个)35745人。调查结果:平均患病率及菌阳患病率为0.63%和1.27%,其中郊县与市区分别为0.67%和0.54%及1.60‰和0.42‰(Ρ<0.01);15岁以下儿童有卡痕者,其结素反应阳性率年龄曲线,在7岁和12岁表现为低谷;1~3岁卡痕检出率,市区与郊县分别为90.5%与35.4%(Ρ<0.01)。通过本调查表明,我市结核病患病率高于全国1985年调查的平均数值。  相似文献   
44.
肺结核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肺结核的关系。②方法对44例肺结核病人和44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③结果肺结核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9.76~22.24,P均<0.01);复治组较初治组变化更明显(t=4.27~15.32,P均<0.01)。E-C3bRR与CD4,CD4/CD8,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2692~0.5479,P<0.05,0.01),与CD8呈显著负相关(r=-0.374,P<0.01)。④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异常与肺结核的发病及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先局部加穴位照射对肺结核空洞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91例初治Ⅲ型肺结核(肺部有空洞)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均用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实验组加氦-氖激光局部、双肺俞穴位照射治疗3个疗程,观察空洞闭合及痰菌阴转情况,以X2检验分析组间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2、3个月空洞闭合分别为58.3%、70.8%;对照组为354%、479%,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临床症状改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局部加双肺俞穴位照射,可加速肺结核空洞的闭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例化疗疗效的分析,探讨MDR-TB的治疗方法.方法 86例住院的MDR-TB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7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痰标本经Bactec-960培养、鉴定均有结核杆菌生长,药敏试验耐异烟肼、利福平(HR)26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HRS)及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ER)者38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HRSE)22例.应用丁胺卡那霉素(A)、左旋氧氟沙星(L)及对氨基水杨酸钠(P)为基础化疗方案,加用1~2种未曾应用过的抗痨药物,平均治疗3个月.结果 86例病人痰菌阴转率70.9%,病灶吸收好转率77.9%,空洞治疗有效率58.3%.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P组成的化疗方案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都有杀灭作用,三药联用协同作用好,副作用不多,是治疗MDR-TB的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总结我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和经验。方法 根据全市各县(区)上报的结核病报表和有关总结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项目实施期间发现涂阳病人7522例,治愈了7303例,涂阳病人登记率从1993年的8.2/10万提高到2001年的39.4/10万,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从1992年的80.0%和81.8%提高到2001年的98.9%和96.2%。结论 我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显,项目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策略对今后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并评价等位特异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基因rpoB突变的方法。方法 设计与rpoB基因突变后的碱基配对的引物用于扩增突变基因,建立AS-PCR检测rpoB基因突变的方法,并对58株结核菌进行了检测。结果 AS-PCR检测结核菌耐利福平相关基因rpoB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达91.7%。AS-PCR检测rpoB基因,有1628A→T、1657C→T,G和1673C→T突变分别占耐利福平结核菌株的18.2%,22.7%和36.4%。检测rpoB突变与MIC测定RFP耐药率和PCR-SSCP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6.2%和74.1%。检测试验可在3-4h内完成。结论 AS-PCR方法是检测结核菌耐利福平基因突变的敏感和快速方法,可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9.
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362-2363,2366
目的探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在使用以上化疗方案的同时深部肌肉注射微卡菌苗,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8%和26.7%,18个月时为93.3%和73.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0.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青  朱玲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5):345-349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诸多不足,能够对难以培养、生长缓慢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更加敏感、特异、准确、快速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评价。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种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