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40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67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6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Prothrombotic gene polymorphisms and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hether risk genotypes of the prothrombotic gene polymorphisms (I/D 4G5G PAI-1, G1691A factor V point mutation, factor VII Arg/Gln353) are risk factors for ACI in the Slovene population. The study sough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sertion/deletion 4G/5G-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PAI-1) gene polymorphism, the 1691G-A factor V point mutation or the arg353-to-gln factor VII gene polymorphism and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ATERIAL AND METHODS: Ninety-six Slovene patients who suffered ACI were compared with 115 control subjects clinically fre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sertion/deletion 4G/5G PAI-1 gene polymorphism, 1691G-A factor V point mutation and arg353-to-gln polymorphism in the factor VII were determin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The 4G4G genotype of 4G5G PAI-1 gene polymorphism was less frequent in cases (21.9%) than in controls (35.6%; OR = 0.5, 95% CI = 0.3-1; P = 0.033).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either between the factor V point mutation (1691G-A) or the RR genotype of the factor VII Arg/Gln353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ACI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4G/4G-PAI-1 genotype might be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ACI, whereas the factor V point mutation (1691G-A) and the factor VII Arg/Gln353 gene polymorphism have not proved to be risk factors for ACI.  相似文献   
82.
肺癌组织CD44、CD71的检测及与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CD44、CD71的表达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3例肺癌患者癌组织的CD44、CD71进行检测,并与其组织细胞学分类、分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CD44、CD71在低分化肿瘤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细胞;肺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时,其CD44的表达明显增高,60岁以下患者CD71表达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肺癌组织CD44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7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83.
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抢救成功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截至目前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0例,经治疗后均达临床痊愈与好转出院,并成功抢救1例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克隆、表达和鉴定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VP1基因部分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在成功克隆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全长VP1蛋白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VP1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502~891)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 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 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部分序列,为肠道病毒71型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肠道病毒71型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重要病原,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多次大流行,并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死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文就EV71的基本特征和检测方法研究概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6.
肠道病毒71型(EV71)自1969年首次分离出来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数次爆发流行.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常引起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严重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和高效疫苗,故早期发现和检测尤为重要.此文就EV71感染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检测技术及治疗等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7.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构成严重的危害,但目前对ET71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此文就抗EV71的药物、疫苗及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EV71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标本进行RT-PCR鉴定后,选取29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从439份标本中分离肠道病毒215株,经RT-PCR鉴定,93株为EV71.选取其中29株进行VP1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29株毒株均在C基因型中,与C4亚型属同一分支,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9.4%,氩基酸同源性为96.6%~100.0%.结论 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毒株属C基因型的C4亚型.  相似文献   
89.
甘草甜素等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俊丽  严瑞琪 《癌症》1993,12(2):104-107
应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两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制剂甘草甜素和水飞蓟素及可食植物柑果之果皮、果汁对AFB_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发现甘草甜素具有明显抑制AFB_1诱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文中对甘草甜素的抑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Moscow. (Presented by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T. T. Berezov.) 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É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06, No. 10, pp. 405–408, October, 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