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lectron capture nuclides followed by γ-transitions, the 4π(e, X)–γ coincidence counting method is mainly adopted. To examine how the spectra of the (e, X) channel change with gas nature and pressure, pulse-height spectrum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from a 4π pressurized proportional counter were carried ou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for 54Mn and 88Y sources together with 4π(e, X)–γ coincidence counting. The spectra were measured for each half of the counter and for the combined 4π signal. The nature of counting gas (P-10 or methane) and its pressure was reflected in the X-ray peak intensity, and the Auger electron spectra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absorption in a thin VYNS film and the source conditions.In the measurements, we employed a pill-box type 4π counter in which the anodes were very thin gold-coated tungsten wires (30 μm ∅). In this system, spectra down to 0.2 keV were clearly seen. The gas pressure can be raised up to 0.6 MPa. Counting electronics used for 4π(e, X)–γ coincidence measurements were conventional modules and a list mode two-parameter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因子P-gp、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ione S Transferase,GST-π),并探讨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P-gp、GST-π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8例(75.0%)、44例(68.8%)。P-gp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GST-π表达随着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加(P〈0.05)。P-gp、GST-π的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的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GST-π是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但是不能作为评判根治性胃癌术后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内皮抑制素对人皮肤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耐药基因MDR1、GST-π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内皮抑制素对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GST-π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DR1和GST-π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内皮抑制素对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而内皮抑制素组MDR1、GST-π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皮抑制素通过调节耐药基因MDR1、GST-π的表达可能有助于A431细胞恢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Л(glutathione transferase-ЛGST-Л)与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3)之问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7例NSCLC中GST-Л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根据肿瘤耐药机制的不同,选择一个耐药元素与一个凋亡促进元素对肿瘤的耐药进行分析评估。结果GST-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ST-Л与肿瘤的分型、分期、转移均无关(P〉0.05);在分化表达中随其恶性程度的增高而产生统计学意义。Caspase-3定量分析中,癌组与对照组、鳞癌与腺癌组、高中低分化组、淋巴转移与无淋巴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GST-Л构成的肿瘤耐药与细胞凋亡不直接互为因果,结合Caspase-3定量分析,凋亡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期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NHL患者进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检测。结果中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组间谷胱甘肽转化酶差异有显著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订阳性,提示预后不良。结论GST-π是预测NHL分期、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π)、P-糖蛋白(P-glucose protein)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7例NSCLC中GST-πPgp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根据肿瘤耐药机制的不同,选择一个凋亡抑制元素与两个耐药元素对肿瘤的耐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评估。结果GST-πPg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gP与肿瘤的分型无关(P0.05),两者在分期分化表达中随其差别增大、差异性增加,而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Pgp在淋巴转移中高表达,GST-π与肿瘤的分型、分期、转移均无关(P0.05);在分化表达中与前者相同。Caspase-3定量分析中,癌组与对照组、鳞癌与腺癌组、高中低分化组、淋巴转移与无淋巴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Pgp高表达时对肿瘤的原发耐药增强,结合Caspase-3定量分析,凋亡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通过生物学行为研究,了解凋亡抑制是肿瘤耐药的主要原因,这有助于临床正确制订初始化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㈦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42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㈦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92.9%、73.8%。P-gp和GST-π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gp和GST-π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gp和TopoⅡ及GST-π和TopoⅡ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从未接受化疗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性耐药。联合检测这3个耐药蛋白的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动态观察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Cortical dysplasia,CD)大鼠痫性发作后海马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探讨GST-π在CD所致癫痫中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在SD大鼠孕17d腹腔内注入卡莫司汀(BCNU)制作CD大鼠模型,锂-匹罗卡品诱导CD大鼠痫性发作,应用免疫组化观察致痫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GST-π在海马区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ST-π在CD组大鼠海马的明显表达增高(P0.05);与CD组比较,GST-π在CD癫痫组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在致痫后3h、24h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时逐渐增加,并于60d时达到高峰(P0.01~0.05)。结论GST-π的高度表达是CD大鼠慢性期内癫痫反复发作并产生耐药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TopoⅡα、GST-π、P-gp在卵巢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对化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GST-π、MDR-1/P-gp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RNA干扰封闭GST-π、MDR-1/P-gp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其逆转细胞耐药的可能性。结果 TopoⅡα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化疗反应无差异。GST-π阴性患者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阳性者(P=0.009);P-gp阴性患者也较阳性者疗效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尽管Log-rank test显示GST-π或P-gp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相应指标阳性患者,但Cox分析并未指示两者为独立预后因素(P=0.682;P=0.101)。根据GST-π、P-gp的共同表达情况进一步分组分析显示,两者共同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100%、85.7%生存至末次随访,GST-π、P-gp共同阴性预示较好的化疗反应及预后(P=0.012;P=0.000)。体外实验显示,卵巢癌耐药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度降低,同时GST-π、MDR-1/P-gp mRNA表达增高。结论 GST-π及MDR-1/P-gp在卵巢癌耐药中具重要作用,GST-π或P-gp单独预测化疗反应及预后的效用有限,联合检测可提供较高临床价值,封闭两者表达可一定程度逆转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