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9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141篇
基础医学   488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972篇
内科学   45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122篇
特种医学   392篇
外科学   1074篇
综合类   1150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435篇
  5篇
中国医学   953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22.
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程中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本组25例高危深静脉血栓一肺栓塞患者,对其中24例置放5种构型的永久型或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26枚的临床疗效、影响病程与预后因素及病生理改变,复习文献分析讨论。结果:DVT有可能脱落导致PE或致死性肺栓塞;置放IVCF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改变预后。结论:严格按适应证植入IVCF,对DVT—PE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有重要意义,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颈前瘢痕及严重的颏胸黏连、胸前瘢痕癌等的治疗方法。方法 颈横动脉起自甲状颈干后,向外行走于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深面。皮支在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交点处穿出,并营养锁骨上、下区及前胸区皮肤。本组46例患者,颈部瘢痕及严重的颏胸黏连45例,胸前瘢痕癌1例,均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转移修复。术中先将颈部瘢痕切除,充分松解挛缩后或将肿瘤切除后,在锁骨上、下及前胸区依创面大小,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应用解剖,设计皮瓣,转移到受区。如供区采用预扩张术,则供区创面可拉拢缝合。否则。供区需采用断层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46例患者,11例为带蒂皮瓣转移,余均为岛状皮瓣转移,颏胸黏连完全纠正,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颏胸黏连、胸前瘢痕癌等,手术可一次完成,无继发畸形,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逆行脑灌注(RCP)时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健康杂种犬14只,随机等分为DHCA组和RCP组,在停循环前(A点)、DHCA/RCP30分(B点)、DHCA/RCP60分(C点)DHCA/RCP90分(D眯)和复温再灌注30分(E点)取脑皮层lg,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见两组在A点MDA和SOD无差别。在B、C、D、E点,DHCA组MDA  相似文献   
25.
总结胸腹轴型皮瓣早期修复上肢不同部位的深度蛇伤溃疡的经验,评价其应用价值。本组16例,胸脐皮瓣2例,侧胸腹皮瓣1例,髂腰皮瓣5例,下腹皮瓣6例,下腹分叶皮瓣1例,髂腰加下腹Y形皮瓣1例。术后1例皮瓣远端坏死,3例轻度感染,16例断蒂后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7年,皮瓣质地和弹性均好,手功能基本恢复。认为,带蒂胸腹轴型皮瓣是修复上肢深度蛇伤溃疡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探讨儿童间歇性深吸气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0~1996年以间歇性深吸气为主诉就诊的60例儿童进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措施等方面的临床分析.结果 此症患儿有心理障碍和情绪因素的占63.3%,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习惯因素占20%.另外,还有气质因素的影响等.并提出本症的诊断依据.通过心理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结论 本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因性疾病,提出的诊断依据是实用的,心理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8.
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影像表现符合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者30例,对照组3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采用χ^2检验,得出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794,P<0.05),病变组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可能是诱发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素。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在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MTHFR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Conclusions The peroneal nerves and their blood supply are at risk during high tibial osteotomies. Fixation of nerves by fibrous tissues, compression by tendinous arcades of the peroneus longus tendon, and narrow passages for nerves crossing dense fibrous septa are all factors which fav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oneal nerve lesions. Intraoperative soft tissue retraction and pull by retractors may damage nerves and vessels. The muscle branch for the 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muscle is particularly at risk during the fibular osteotomy since it runs directly on the bone.  相似文献   
30.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numerous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facelifting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of its rejuvenating effect. These increasingly aggressive techniques have increased the operating time, the potential morbidity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duration of convalescence. No one can ensure that this evolution in sophistication of rhytidectomy techniques give longer lasting results. Therefore, a simple technique applied under the appropriate indications gives good and predict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