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93篇
药学   12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上海市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景香  刘武忠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88-1690
目的为了掌握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危害现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苯系物对工人健康产生损害。方法对区内46家工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收集92家工厂企业1018名接触苯系物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专用的调查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苯浓度点合格率最低,为89%;苯和二甲苯浓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1018名工人中,体检结果正常者占74.3%,白细胞偏低者检出率为5.4%,检出有他疾患者占20.3%。男性其他疾患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1)。接触混苯的作业人员体检正常率最低(60.2%),而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14.3%)。结论有关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工程防护,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敏感人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崔宝璋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30-2931
目的探讨接触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中白细胞计数限值的利弊。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09—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家各类企业的苯作业工人(2772人次)在岗期间体检中无症状性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者占8%,经复查及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期观察后,除4人(白细胞计数在4.1~4.4之间)外,其他确定无异常;同期,共计4247人参加接触苯作业上岗前体检,其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者占8.6%,与前一数据相近。结论应将接触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的接触限值回归到4.0×109/L,以保护在岗工人及求职者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103.
A variety of biomarkers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exposed population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from their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xic agents.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these biomarkers have been focused on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damage from the exposure.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functional biomarkers that can identify exposure-induced functional deficiencies. More importantly, these deficiencies should be positioned along pathway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diseases. One of such pathways belongs to the extensive and complex DNA-repair machinery. The machinery thus becomes a large target for damage from environmental toxic agents. The hypothesis is that damage to any component of a repair pathway will interfere with the pathway-specific repair activities. Therefore, when cells from exposed populations are challenged with a DNA-damaging agent in vitro, the in vivo exposure-induced repair deficiency will be dramatically amplified and the deficiency will be detectable in a challenge assay as increased chromosome aberrations, micronuclei or un-repaired DNA strand breaks. The challenge assay has been used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to show that a variety of exposed populations (with exposure to air pollutants, arsenic, benzene, butadiene, cigarette smoke, incense smoke, lead, mercury, pesticides, uranium or xylene but not to low concentr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or butadiene) expressed abnormal challenge response. The predicte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ome of these studies have also been validated. Therefore, the challenge assay is a useful functional biomarker for population studies. Details of the challenge assay and its application will be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04.
黎彪  石淑亚 《北方药学》2016,(6):171-171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整体情况。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人数为110例、占比36.7%。药物共有4种,其中使用氯硝西洋的69例、占比62.7%;使用艾司唑仑的3例,占比2.7%;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83例,占比75.6%。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宜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苯对卵母细胞和1细胞合子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NIH小鼠,1次灌胃(942、1881和3762mg/kg)与多次吸入(706、1992和4864mg/m^3)染毒,灌胃后雌雄鼠以1:1同笼过夜,收集卵母细胞和1细胞合子作细胞遗传学分析,测定非整倍体率。结果小鼠吸入染毒3个剂量组的每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06%、7.50%和9.76%,明显高于对照组(1.30%),有剂量-效应关系,同时也观察到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M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MⅠ卵母细胞频率分别为1.16%、3.61%和5.75%,高于对照组(0.00%),有剂量-效应关系,在灌胃组仅见剂量组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增高,1细胞合子雌原核非整倍体率未见效应关系,在灌胃组仅见高剂量组MⅡ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增高,1细胞合子雌原核非整倍体率未见增高。结论:吸入或灌胃给小鼠高剂量苯,可诱导MⅡ卵母细胞非整体倍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从事混合苯作业人员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方法:分析男女从业人员的Hb含量与接毒浓度、接毒工龄、接毒年龄的关系。结果:作业人员Hb含量较正常的下限低(P<0.001),男性从业人员的Hb含量与接毒浓度间存在负相关(P=0.039),女性的Hb含量与接毒工龄间存在正相关。结论:从事混苯作业人员Hb含量有明显下降,改善作业环境及就业后定期体检应作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7.
谷胱甘肽转移酶T1基因型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对 3 5例苯中毒病例、44例苯作业工人及 2 6例正常对照组的GSTT1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 苯中毒患者组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 60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6 15 %和苯作业工人组的 40 91% ,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无关。但由于例数不多 ,这一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可客观反映职业性苯危害的灵敏指标。方法:测定苯作业车间空气苯浓度和33名苯作业工人及4名非苯作业工人志愿者苯接触后呼出苯浓度、血苯含量及尿酚排出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气苯浓度(4.5~348mg/m3)与血苯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苯含量与尿酚排出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低浓度苯接触时,血苯是一个与毒性相关联的特异性敏感苯吸收指标;尿酚排出量可用作高浓度苯接触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9.
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慧星检测技术即碱性单细胞凝胶检测术检测115名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作业工人分为苯中毒组,高浓度接触组,低浓度接触组和对照组(不接触苯的工人)。结果表明,苯中毒组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接触2组和低浓度接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接触高浓度苯的敏感工人DNA损伤明显。DNA损伤与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苯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浓度为30mg/m~3、300mg/m~3、30,00mg/m~3和30,000mg/m~3的苯给小鼠吸入染毒,做精子畸形、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原细胞SCE三项试验。三个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苯有性腺毒性作用,可诱发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