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7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耳鼻咽喉   1290篇
儿科学   233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290篇
口腔科学   400篇
临床医学   4350篇
内科学   2742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1595篇
特种医学   7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273篇
综合类   8160篇
预防医学   2099篇
眼科学   680篇
药学   2733篇
  16篇
中国医学   6133篇
肿瘤学   424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1150篇
  2013年   1277篇
  2012年   1700篇
  2011年   1915篇
  2010年   1852篇
  2009年   1858篇
  2008年   2156篇
  2007年   2034篇
  2006年   2051篇
  2005年   2233篇
  2004年   1806篇
  2003年   1639篇
  2002年   1329篇
  2001年   1288篇
  2000年   985篇
  1999年   884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716篇
  1996年   532篇
  1995年   532篇
  1994年   451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张芸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681+689
目的:探讨傣族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傣族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抗甲亢和及时补钾后治疗效果好,未再复发。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男性青年多见,静脉补钾是对症治疗,抗甲亢治疗是防止周期性麻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发展机制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影响因素频多.其极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993.
何敏  刘志强  蒋玲霞  屈新辉 《江西医药》2021,56(7):919-922,954
目的 对比热敏灸与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种疗法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确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热敏灸组,每组各80例,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分别判定电针治疗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采用Port鄄mann评分标准评价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疗效,并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同时对两组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两组治疗前Portmann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1周、2周后热敏灸组Portmann评分均高于电针治疗组;治疗1周、2周后热敏灸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电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电疗疗法均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相较于电针疗法而言,热敏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临床疗效更佳,且治疗后疗效越好血清hs-CRP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994.
张翠珍  陈雅  刘冰 《河北医学》2012,18(1):118-119
笔者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观察,无论是在病房或在社区门诊以及患者家庭护理过程中,由脑血管病引发的假性球麻痹患者日益增多,已成为脑血管病引发的常见后遗症,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是如何认识以及临床如何治疗进行探讨,有助于临床对本病的研究进展,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新生儿,男,,因“发现骶部巨大包块并破溃0.5 d”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腰骶部巨大包块并破溃,入院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对外界反应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 =1.5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音;心尖搏动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骶部巨大包块,约20 cm &#215;20 cm,质地软,张力高,可见一大小约5 cm &#215;5 cm 的破溃,渗血,四肢活动可,各深浅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治疗经过:血液分析示白血胞升高,血生化示高钾血症,肝肾功能基本正常,低蛋白血症。查 MRI 示尾部畸胎瘤可能性大。手术经过:①全麻成功后,患儿取左侧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②在膨出处沿膨出物作一横棱形切口,在正常皮肤与变异皮肤交界处小心切开,分离皮下与肿物间隙,见肿物囊实性,多腔,囊液呈清亮淡黄色,未见毛发、骨骼等物。前面压迫直肠,后面压迫骶尾骨。③小心仔细剥离肿物并完整切除,保护肛周皮肤。骶尾部未见与椎管相通,无液体渗出,切除部分骶尾骨,骶间动脉严格止血。④清点器械无误,严格止血,修剪多余皮肤后分层缝合皮肤。术后病理:(骶尾部)不成熟性畸胎瘤,Ⅰ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施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面肌抽搐10例,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经药物或其他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而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面肌抽搐10例中9例术后抽搐消失,1例症状缓解;三叉神经痛13例中11例术后止痛,2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能够达到终生治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不同解剖术式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从颞面干和颈面干解剖各分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实验组从颞面干、颈面干和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相向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面神经损伤率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与对照组9.62%比较,P>0.05;随访6~19个月,无术后肿瘤复发病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颞面干、颈面干和末端分支采用相向分离能够降低面神经损失,在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39-144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阴消渴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清人磷髓脂碱性蛋白(MBP)、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胫前血管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胫前血管内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BP、BDNF、VEGF及TNF-α、FF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P、TNF-α和FFA水平显著降低,BDNF和VEGF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各因子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阴消渴方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善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提高神经传导功能和减轻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性病变,减轻神经炎性损伤程度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9.
陈丹  江桥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96-1196
患者,女,38岁。因头晕1周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颈部有轻度不适。颈椎平片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MRI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C3~4椎间盘轻度突出,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患者既往有颈椎病治疗经历,予扩血管、神经营养配合中频脉充电、红外线等相关物理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并诉视物模糊。请眼科会诊后考虑为外展神经麻痹,转入眼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随着运输业的逐步发达,河南省乃至全国交通更加便捷,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逐年完善。导致部分平顶山市户口籍的AFP病例,因各种原因外出至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被外地医疗机构按异地AFP病例报告至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而异地AFP病例,由于可能存在的多次转诊、长途跋涉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监测质量。自2008年起,根据《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及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要求[1],平顶山市对异地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归属地就诊情况调查。五年来,逐步掌握了异地报告AFP病例的流行特点,找出了AFP病例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维持平顶山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