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36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67篇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To investigate cardiac effects of imatinib at an extended follow-up (median 12.4 months), 12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underwent cardiac screening.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n the frequency of cardiovascular signs and symptoms,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s and BNP levels were observed. Median ejection fraction was 67% at baseline versus 68% at follow-up (median intra-patient change 0.5%). Median BNP levels were 8.3 versus 7.3 pg/mL (median intra-patient change 0.2 pg/mL). Troponin I measures were below the lower limit of detection, whereas strain measures were similar to healthy control. This pilot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probably safe to perform cardiac monitoring on an annual basis.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新生儿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心力衰竭的〉3 d的患儿36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未合并心力衰竭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的BNP浓度和观察组治疗7 d后的BNP浓度,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BNP浓度、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浓度及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BNP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反应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恢复情况,可作为早期发现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血浆脑型利钠肽(BNP)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例,测定入院即刻、6h、24h及40h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BNP增高组与BNP非增高组,给予心脏超声学的检查,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的病死率、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及30d后的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 BNP增高组患者的恶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增高组(P<0.01);心脏超声学检查发现,心脏腔室大小的改变以及左心室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40 h之内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以评价患者左心室的功能,预测患者发生致死性及非致死性恶性事件的发生率,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关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后对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36例慢性心衰心功能在Ⅲ-Ⅳ级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结果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BN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可使BNP值明显下降,增加LVEF,缩小左室内径,改善心功能,BNP水平与LVEF显负相关,可作为诊断心衰和了解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外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方法 NSTEACS患者58例,按ACC/AHA指南危险分层原则分为低危(20例)、中危(17例)、高危(21例)3组,均测定入院时血清中BNP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NSTEACS患者高危组BNP浓度41.66±15.60 pg/ml,中危组32.69±12.19 pg/ml,低危组18.79±7.20 p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清BNP水平增高对NSTEACS患者的临床危险分层、制定治疗干预策略可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心脏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 lar function,LVF)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为防治急性脑出血所致心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经临床和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0例高血压患者及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出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 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33±15.03)%vs(59.20±15.03)%,P<0.01;(41.33±15.03)%vs(67.71±8.02)%,P<0.01〕;高血压组LVEF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均值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46vs1.47±0.23,P<0.01),高血压组E/A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37vs1.47±0.23,P<0.01)。2)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49.62 ng/L(17.18~85.25)ng/Lvs1.90 ng/L(0.15~21.50)ng/L,P<0.01)〕。3)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血浆BNP浓度的相关系数r=0.13(P>0.05);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各心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各结构与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下降;脑出血量与心功能参数之间无相关性;急性脑出血发病后血浆BNP浓度升高,但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可能与急性脑出血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后,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78例,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心率明显减慢,血压较治疗前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较治疗前升高,应用厄贝沙坦后BNP值明显降低。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BNP明显下降。提示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高尿酸血症已被假定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及心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本研究观察应用别嘌呤醇控制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合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同时具有高尿酸血症病人68人。其中34人采用饮食控制加剐嘌呤醇治疗6周,对照组仅采用饮食控制,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指标。结果采用别嘌呤醇治疗组血尿酸及脑钠肽水平降低明显,别嘌呤治疗组血管内皮功FMD能较饮食控制组改善明显。结论别嘌呤醇可降低血清尿酸及脑钠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 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10g静滴,每日一次,疗程14do应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B两组CHF患者抗心衰药物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DP能降低CHF病人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60.
心力衰竭患者BNP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及对照组23例空腹血清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BNP水平随心功能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的加重而增高。心衰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7,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状况,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