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08篇
  免费   2508篇
  国内免费   888篇
耳鼻咽喉   225篇
儿科学   440篇
妇产科学   317篇
基础医学   3628篇
口腔科学   862篇
临床医学   4022篇
内科学   4498篇
皮肤病学   837篇
神经病学   1856篇
特种医学   10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455篇
综合类   6557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971篇
眼科学   369篇
药学   7541篇
  3篇
中国医学   2779篇
肿瘤学   3499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633篇
  2021年   1092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3215篇
  2018年   2807篇
  2017年   1559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1243篇
  2014年   2762篇
  2013年   2397篇
  2012年   2115篇
  2011年   2235篇
  2010年   2177篇
  2009年   2672篇
  2008年   1803篇
  2007年   2677篇
  2006年   2366篇
  2005年   1867篇
  2004年   913篇
  2003年   1034篇
  2002年   823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420篇
  1984年   468篇
  1983年   324篇
  1982年   313篇
  1981年   246篇
  1980年   253篇
  1979年   165篇
  1978年   93篇
  1977年   94篇
  1976年   82篇
  1975年   64篇
  1974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智斌  牛文民 《河北中医》2009,31(5):725-727
目的观察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0.5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2组均6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制与调节ET和NO平衡失调,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戴红 《山西中医》2009,25(4):54-55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用益气复脉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水溶液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和CGRP含量。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ET含量明显增高,而CGRP下降,治疗后ET值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CGRP值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益气复脉汤通过降低ET和增高CGRP,能够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起保护作用,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04.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Ⅲ型主动脉患者行爱膜支架治疗。术前强化CT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先行主动脉造影,明确内膜破口位置,分辨真假腔,然后根据病变血管近端正常血管直径加上其直径的15%~20%选择支架型号。沿腹股沟下方约2cm处横行切开,游离股动脉并切开,插入支架输送器,硝普钠降收缩压至70~90mmHg,于破口位置缓慢释放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重新造影,观察支架位置,是否有内漏..结果14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升主动脉造影示真腔扩大,假腔消失12例,小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后仍有)。术后1周,1、6个月行强化CT检查示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并缩小,远断血运改善,无截瘫、左上肢缺血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Ⅲ型主动夹脉层创伤小,操做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体外增殖率的影响情况。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测定法确定氧化苦参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存活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下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为12mg/ml时,对SGC-7901增殖的抑制率最大,达到87.63%。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翼腭窝的CT三维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翼腭窝解剖结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检查仪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mm或0.5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0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鼻腔内侧壁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并与标本测量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6个通路结构,VR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鼻腔内侧壁结构,并均可以获得准确测量。结论:CT容积采集结合合理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翼腭窝解剖及其相关通连结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月至2岁幼儿腹泻病例共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采用足三里注射654-2 0.5-1.0mg/kg,同时口服补液盐;对照组138例使用补液、肌注病毒唑,口服庆大霉素及助消化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2%,好转率4.1%,平均治愈时间2.49d;对照组治愈率57.9%,好转率31.6%,平均治愈时间4.55d。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疗效显著,且简单易行、经济方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9.
Background BMS-747158-02 is a novel fluorine 18-labeled pyridazinone derivative designed for cardiac imaging. The uptake and retention mechanisms of F-18 BMS-747158-02 in cardiac myocytes were studied in vitro, and the biodistribution of F-18 BMS-747158-02 was studied in vivo in mice. Methods and Results Fluorine 19 BMS-747158-01 inhibited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MC-I) in bovine heart submitochondrial particles with an IC50 of 16.6±3 nmol/L that was comparable to the reference inhibitors of MC-1, rotenone, pyridaben, and deguelin (IC50 of 18.2±6.7 nmol/L, 19.8±2.6 nmol/L, and 23.1±1.5 nmol/L, respectively). F-18 BMS-747158-02 had high uptake in monolayers of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10.3%±0.7% of incubated drug at 60 minutes) that was inhibited by 200 nmol/L of rotenone (91%±2%) and deguelin (89%±3%). In contrast, an inactive pyridaben analog, P-0 (IC50 value>4 μmol/L in MC-1 assay), did not inhibit the binding of F-18 BMS-747158-02 in cardiomyocytes. Uptake and washout kinetics for F-18 BMS-747158-02 in rat cardiomyocytes indicated that the time to half-maximal (t1/2) uptake was very rapid (approximately 35 seconds), and washout t1/2 for efflux of F-18 BMS-747158-02 was greater than 120 minutes. In vivo biodistribution studies in mice showed that F-18 BMS-747158-02 had substatial myocardial uptake (9.5%±0.5% of injected dose per gram) at 60 minutes and heart-to-lung and heart-to-liver ratios of 14.1±2.5 and 8.3±0.5, respectivel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in the mouse allowed clear cardiac visualization and demonstrated sustained myocardial uptake through 55 minutes. Conclusions F-18 BMS-747158-02 is a nove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ardiac tracer targeting MC-I in cardiomyocytes with rapid uptake and slow washou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low fast and sustained accumulation in the heart.  相似文献   
110.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26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经验。方法 对2002-2004年连续收治的2260例胆囊、胆道系统疾病实施微小切口手术的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60例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无一例因手术原因死亡;术后无残留小胆囊;无胆汁漏及腹腔脓肿,亦无伤口全层裂开及切口疝形成。结论 该术式损伤小、局部显露清楚、不易发生副损伤,可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特殊情况下可随时改变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