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0篇
  免费   305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476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1622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815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3316篇
预防医学   284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956篇
  11篇
中国医学   803篇
肿瘤学   28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933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1179篇
  2011年   1336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12(2):219-219
关键词是为了检索更加准确、方便、快捷,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尚无相应的词,处理方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惯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临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4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镜下定位活检可疑病灶.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654例中,高危型HPV检测呈阳性的病例为411例,阳性率为62.8%。经病理学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病例为58例,占总数的8.9%(58/654),其中CIN Ⅱ和CIN Ⅲ共计43例.占CIN的74.1%(43/58);CINⅡ,CINⅢ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80.8%及94.1%。ASCUS患者中以高危型HPV检测、直接选择阴道镜检查,检出CIN的敏感度分别为88.9%和65.5%;对诊断CINⅡ和CINⅢ。高危型HPV的敏感度为94.1%,阴道镜的敏感度为65.1%。结论ASCUS患者中高危型HPV的CINⅡ和CINⅢ检出有较高的敏感度,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患者可不必再做阴道镜检查和活检。  相似文献   
103.
叶红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51-352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早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做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电子阴道镜可以把宫颈放大10-40倍,直接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变化,还可以在阴道镜的指示下进行活检,避免盲目活检,明显提高宫颈CIN和宫颈癌的诊断,为宫颈CIN和宫颈癌的治疗争取时间。所以。阴道镜检查是防癌普查中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现将我院157例宫颈疾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5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其中555例患者取宫颈活检,根据患者主诉,宫颈糜烂程度,阴道镜RCI评分,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CIN与慢性宫颈炎的病人在主诉及肉眼所见的宫颈轻度糜烂程度中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在肉眼所见中重度糜烂程度中有显著差异(P<0.01),二者在阴道镜检查的RCI评分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主诉是无法诊断CIN的,宫颈中重度糜烂中有CIN存在的可能性大,阴道镜RCI评分与病变程度成正比,说明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从CIN演变到癌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预防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关键在于CIN的早期诊断。目前用于CIN筛查的细胞学检查已由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发展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比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阴道镜下活检与电环切除术后病理,提高CIN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下活检与电环切除术后病理,探讨影响两者符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者对比,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后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相符的74例,升级的18例,降级的124例。阴道镜下检查不满意者活检与电环切除术后病理对比,升级率大于阴道镜下检查满意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宫颈转化区向宫颈管上移者,要注意宫颈管内的病变。宫颈电环切除术可以部分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且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我们对照11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学结果,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永斯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82-1583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常规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探讨阴道镜图像特征对C IN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实验组513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和对照组500例常规检查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实验组513例中发现C IN 83例,占16.18%,对照组500例中发现C IN 27例,占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0.394 9(P<0.01)。结论:C IN的异常阴道镜图像特征主要是血管异常、白色上皮及白斑;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 IN的重要方法,常规在阴道镜下活检,可提高C 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9.
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阴道镜、HC-II法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3例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检查、H C-II法HPV-DNA检测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阴道镜检查发现C IN有157例,H C-II法HPV-DNA检测HPV阳性168例,病理检查证实C IN 118例。其中C IN I级72例,C IN II级25例,C IN III级21例。C IN病者年龄最大74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为38岁。阴道镜检查对慢性宫颈炎、C IN I、C IN II、C IN III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83%、76.78%、94.25%、96.81%,灵敏度分别为74.1%、76.4%、68.0%、71.4%,特异度分别为91.7%、76.8%、96.5%、98.6%,试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5%、49.5%、63.0%、78.95%,试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1.6%、97.2%、97.96%。经2χ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II法HPV-DNA检测对慢性宫颈炎、C IN I、C IN II、C IN III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2.67%、53.29%、51.84%、96.81%,灵敏度分别为40.4%、69.1%、91.7%、100.0%,特异度分别为20.2%、48.7%、48.4%、49.7%,试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2%、28.0%、13.4%、14.3%,试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0%、84.6%、98.5%、100.0%。经2χ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检查特异度高,对非患者的检测阴性率高,即阴道镜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低。而HC-II法HPV-DN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娱飞  朱光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4-3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 34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结果:筛查并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36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级71例,C INⅡ48例,C INⅢ55例,宫颈浸润癌3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 INⅡ、C INⅢ的敏感度是91.33%,特异度是74.51%,阳性预测值是5.21%,阴性预测值是99.79%。宫颈细胞学筛查C INⅡ、C IN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80%、80.45%、12.30%、99.50%;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90%、73.98%、4.90%、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8.57%(31/35),C INⅢ91.67%(66/72),C INⅡ87.50%(56/64),C INⅠ42.00%(21/5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