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43篇
  免费   5951篇
  国内免费   7208篇
耳鼻咽喉   237篇
儿科学   988篇
妇产科学   962篇
基础医学   6785篇
口腔科学   1690篇
临床医学   13849篇
内科学   4712篇
皮肤病学   294篇
神经病学   3130篇
特种医学   2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5197篇
综合类   16886篇
预防医学   4425篇
眼科学   1113篇
药学   5060篇
  41篇
中国医学   2454篇
肿瘤学   2598篇
  2024年   400篇
  2023年   1422篇
  2022年   1444篇
  2021年   1541篇
  2020年   1596篇
  2019年   1319篇
  2018年   930篇
  2017年   1734篇
  2016年   2494篇
  2015年   3360篇
  2014年   3471篇
  2013年   4152篇
  2012年   5427篇
  2011年   6946篇
  2010年   5357篇
  2009年   5217篇
  2008年   4782篇
  2007年   4300篇
  2006年   3792篇
  2005年   3314篇
  2004年   2669篇
  2003年   1981篇
  2002年   1405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637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造血前体细胞对白细胞介素 15 (IL 15 )的反应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 18例MDS患儿骨髓CD3 4 细胞 ,采用碘化丙锭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细胞核形态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体外培养MDS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凋亡状况 ;观察IL 15对其影响 ,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培养d8,IL 15浓度在 0~ 10 0n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MDS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凋亡。结论 IL 15可部分抑制体外培养的MDS造血前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并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小鼠恢复生精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间隔24 d 2次腹腔注射白消安建立小鼠生精恢复过程的动物模型。根据第二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2、3、4、6、8、10周共7组(8只/组),8只正常小鼠作对照组,分别于相应时点取材,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mRNA表达定位。结果:2次给药后第1-2周,GDN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第2周达到高峰;在给药后第3-4周明显下降,并在第4周达到低谷;随后几周内表达又逐渐增强,于第10周恢复到正常水平。原位杂交显示,GDNF由sertoli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生精恢复过程中,GDNF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对于维持生精上皮干细胞数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Chemotherapyremainsoneofthemosteffectivetreatmentsfordisseminatedneoplasia[1 ] .However,theef ficacyofmanychemotherapeuticagentsislimitedbytheirtoxicitytonormaltissues,resultinginanarrowtherapeuticindex.Myelosuppressionisthemostfrequentacutedose limitingsideeffectresponsiblefordelaysindrugadminis trationordoseattenuationwithdecreasedantitumorre sponse[2 4] .Particularly,thrombocytopeniaremainsasig nificantcauseofmorbidityincancerpatientsundergoingallogenicorautologousbonemarrow/bloodstemcellt…  相似文献   
994.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30-83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定向发育为CD+34/ Sca-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分阶段首先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胚胎体(embryoid body,EB),然后分别观察EB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和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化为HSC的情况.结果VEGF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有效促进EB中HSC的形成,CD+34/ Sca-1+细胞数高达(13.72±1.92)%.收获此阶段的EB进一步诱导发现,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造血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在甲基纤维素中CD+34/ Sca-1+细胞数最高只能达到(20.52±2.78)%,而基质细胞中CD+34/ Sca-1+细胞数可达(34.60±3.71)%(t=5.26,P<0.001)以上,且来自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造血分化细胞在造血集落培养时能形成类型和数量更多的造血克隆.结论使用VEGF联合SCF、IL-3、IL-6、EPO分阶段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EB,并进一步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扩增,是体外诱导ESC发育为HSC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HD -A +VM2 6+rhG -CSF动员白血病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5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儿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R -ALL) 4例 ,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 (AHL) 1例。年龄 9~ 1 3岁。 5例患儿均采用HD -A +VM2 6+rhG -CSF方案进行动员。在化疗后第 9天应用rhG -CSF ,当白细胞升至 5× 1 0 9/L以上时 ,使用CS - 30 0 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结果   4例采集 1次 ,1例采集 2次。全部患儿均能耐受该动员方案治疗。MNC值为 5 96 5( 5 0 2~ 7 2 )× 1 0 8/kg。CD3 4+ 细胞量为 4 372 ( 3 95~ 5 6 2 )× 1 0 6/kg。结论  G -CSF联合大剂量Ara -C和VM2 6的化疗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6.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 ,即使通过化疗、放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 ,晚期患儿仍生存率极低。为提高治愈率 ,本中心对 1 1例晚期患儿进行了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方法  本组平均年龄 3 8岁 ( 2~ 6岁 ) ,平均体重 1 5 3kg( 1 1 6kg~ 2 0kg)。 2例为原发于胸腔的Ⅲ期患者 ,9例均为原发于腹腔伴有广泛骨髓转移的IV期患儿。虽然大剂量化疗及积极的手术治疗 ,4例患儿移植时原发肿瘤仍未完全清除 ,属带瘤移植。因对其中 2例未缓解患儿进行了两次移植 ,1 1例患儿共进行了 1 3例次移植。 3例次直接采集骨髓 ,另 1 0例次采用外周血造干细胞进行移植。为减少移植后复发 ,4例患儿采集物经CliniMACS进行了CD+3 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所有患儿均采用VP1 6 +卡铂 +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 ( 5 7± 0 9)× 1 0 8/kg和 ( 5 7± 1 0 )× 1 0 8/kg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 0 9/L的平均时间为 1 0 5± 5 7天 ,非输血依赖的血小板大于 2 0× 1 0 9/L的时间为 1 6 8±9 4天 ,血小板大于 50× 1 0 9/L的时间为 33 1± 2 0 1天 ,移植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2 2± 2 0单位 ( 0~ 8单位 )?  相似文献   
997.
羊水过少妊娠及分娩经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羊水过少对妊娠、分娩经过及围产结局的影响,250例羊水过少妊娠妇女(妊娠30~40周)纳入研究(Ⅰ组),其中中度羊水过少者92例(Ⅰa组),重度158例(Ⅰb组),Ⅱ组为150例羊水量正常孕妇。超声测量胎儿、羊水量,计算出羊水指数,评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程度。多普勒测量母体-胎盘-胎儿系统血流,计算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及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孕期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孕期产检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和无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4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两组的宫内感染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发病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孕期CT感染者,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感染率、胎膜早破、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较未感染CT者明显增高.结论孕期CT感染是导致母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99.
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分娩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延期妊娠3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羊水过少组78例,羊水正常组274例),观察围产儿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盘成熟度Ⅲ+级及胎盘钙化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确诊后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主要因素,以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2 931例剖宫产术后病人,其中76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其内因素间构成比及羊水粪染程度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分级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7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构成比中,羊水污染占63.16%,脐带因素占39.47%,12度羊水污染可致腹部切口轻度愈合不良,3度羊水可致腹部切口中、重度愈合不良,(P<0.005).结论羊水粪染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