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3篇
  免费   4398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儿科学   677篇
妇产科学   343篇
基础医学   1789篇
口腔科学   251篇
临床医学   5248篇
内科学   3381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172篇
特种医学   20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131篇
综合类   11634篇
预防医学   3284篇
眼科学   447篇
药学   4683篇
  25篇
中国医学   2705篇
肿瘤学   233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39篇
  2022年   832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1154篇
  2016年   1488篇
  2015年   2118篇
  2014年   1821篇
  2013年   1956篇
  2012年   2794篇
  2011年   3112篇
  2010年   2677篇
  2009年   2530篇
  2008年   2723篇
  2007年   2434篇
  2006年   2018篇
  2005年   2207篇
  2004年   1753篇
  2003年   1411篇
  2002年   1047篇
  2001年   820篇
  2000年   687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①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的变化及BQ - 1 2 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 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 8组 ,即 :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 0 .5、2、4、6、1 0小时组与BQ - 1 2 3组 ,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 - 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 - 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orP <0 .0 5) ;BQ - 1 2 3组与再灌注 4小时组比较 ,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orP <0 .0 5)。④结论 ET - 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 - 1 2 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有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开始进行研究;目前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报道数以百计,不胜枚举,但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仅就其某一方面或某一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不免有其局限性,所得结果也就不免有其片面性,不够全面和正确,因此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治和预后尚无统一认识。目前主要治疗首先是脑水肿的处理,包括巴比妥类、糖皮质激素和高渗制剂的使用等,但疗效均不肯定。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于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预防及减少远期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住本院儿科病房的61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早期诊治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94.
芳烃与多聚甲醛、浓盐酸在离子液体[emim]BF4中70℃反应5h,进行氯甲基化。5例转化率76%~97%。有位置异构体和二氯甲基化产物,反应液后处理简单,离子液体可回收。氯苯、溴苯、硝基苯不反应。  相似文献   
95.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 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低血压休克表现;1例在入院3h后死亡外,19例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相对应的肠系膜。病理检查及尸检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1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2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术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1例,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24~72h内有4例因再次肠坏死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最终,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 急性小肠系膜缺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腹膜炎出现后,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并同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8.
皮瓣移植     
  相似文献   
99.
100.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志鸿 《北京医学》2005,27(2):117-119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