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6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63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1篇
  3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 系统评价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注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筛选有关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1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组的临床死亡率(OR=0.18, 95%CI:0.09~0.37, P<0.00001)低于静脉组、细菌清除率(OR=20.40, 95%CI:5.94~70.12, P<0.00001)高于静脉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60, 95%CI: 0.16~2.23, P=0.44)。结论 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7年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病区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32株,分离率从2015年10.4%上升到2017年13.0%。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占76.3%;儿科、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是感染的高发病区。不同时间段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波动,2016年的耐药性最低,2017年的耐药率最高。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15年有增高趋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来源于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神经外科及呼吸科病区耐药性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最低。结论三年间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病区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PDR-Ab进行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75株PDR-Ab中73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 E△1-sul I,检出率为97.3%(73/75);12株携带qac A/B,检出率为16.0%(12/75);8株携带qac G,检出率为10.7%(8/75);未检出qac C或qac J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 ICU内PDR-Ab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高,主要以qac E△1-sul I为主,提示PDR-Ab可能对消毒剂存在抗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检出的26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脓液、分泌物、尿液、血液和引流液等),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共检出2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41株(54.0%),8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很严重,尤其是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的标本,实验室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检测,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做好隔离,防止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状况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检验技术,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2013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耐药情况。结果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05株,其中90.48%菌株分离自痰标本,反映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占主导。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2013年度该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为呼吸道,该菌严重耐药,对碳氢酶烯类耐药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况及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规范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例资料和药敏结果并按时间段进行比较。结果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为3.94%,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率为20.63%,且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药敏结果显示,綦江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试验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尤其对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复方磺胺甲噁唑(T/S)三种药物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耐药率逐渐升高的现象。结论严格执行环境消毒和加强抗生素规范使用监管对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NICC)的原因及耐药机制。方法对IRAB引起的NICC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 IRAB NICC均发生在5月,均曾入住过重症监护室(ICU);其中危重患者7例,发生医院感染前,9例患者均有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史。MBL检测均为阳性;对临床常用治疗AB的药物均耐药。结论 IRAB NICC的发生与患者易感性、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高龄、隔离与消毒、病区医院感染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及AB的生物学特性等有关,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为产生了MBL。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 038株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占81.5%;主要分布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该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为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4%、35.5%和35.9%。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5%、2.1%、3.2%和9.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度低于30%,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大于7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8%和65.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6%以上;耐药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结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应联合用药,加强ICU和神经外科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 ABA 285株,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离率以综合重症监护室及神经外科最高,ABA 对常见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结论ABA 多表现为耐多药甚至泛耐药,经验治疗宜选用米诺环素,对于较严重的感染者可考虑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