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44篇
  免费   1722篇
  国内免费   567篇
耳鼻咽喉   799篇
儿科学   973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740篇
口腔科学   191篇
临床医学   10649篇
内科学   5149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1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38篇
综合类   17119篇
预防医学   3933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6848篇
  150篇
中国医学   2080篇
肿瘤学   219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1121篇
  2022年   1044篇
  2021年   1407篇
  2020年   1455篇
  2019年   1447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1309篇
  2016年   1366篇
  2015年   1617篇
  2014年   2911篇
  2013年   2850篇
  2012年   3648篇
  2011年   3795篇
  2010年   3617篇
  2009年   3346篇
  2008年   3176篇
  2007年   3061篇
  2006年   2615篇
  2005年   2592篇
  2004年   2111篇
  2003年   1764篇
  2002年   1141篇
  2001年   1002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新生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根据新生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接受优质护理管理的优质组43例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常规组43例,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6.45±1.89)次、住院时间为(9.85±3.64)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护理满意率为97.7%;常规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9.56±2.19)次、住院时间为(15.78±3.76)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护理满意率为81.4%,优质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减少了机械通气次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了新生儿治疗时间,提高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是一种理想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无创通气支持监测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无创通气支持监测,而实验组加用精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p02、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为无创通气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48例患者均顺利转出我科,护理满意率为98.3%,1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发生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提高对过度通气综合征的认识,来预防及降低此病的发病率。方法:对学校近3年11例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经镇静、心理疏导及吸氧,均在0.5~1h内恢复正常。结论:此病临床多见,学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降低它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医院》2016,(3):359-361
自从保护性通气策略,特别是保护性通气加上俯卧位策略在ALI/ARDS患者使用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改善其预后,患者在接受全麻手术期间的通气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对患者在不同体位、不同种类手术患者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情况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996.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MV患者因气管插管、被动接受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感觉环境陌生、沟通障碍、呼吸困难、各种身体不适和心理创伤等,是MV治疗期间主要身心感受。加强护士与患者沟通,可以减轻MV患者不良身心感受,借助交流板的图案或者书写,显著提高交流效果。MV患者病情好转之后撤机过程往往需要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便于及时观察和调整MV治疗,对满足撤机条件的患者由护士按照撤机程序实施撤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21-4123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急性I型呼吸衰竭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高流量吸氧组患者49例和无创通气组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8d后的插管率和脱机天数,90d时患者死亡率。结果在治疗28d后,高流量吸氧组患者插管率为43%,而无创通气组为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吸氧组28d脱机天数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90d死亡风险比:高流量吸氧组与无创通气组为0.48(0.31~0.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急性I型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28d插管率无明显不同;但高流量吸氧组患者脱机天数更高,90d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对发生呼吸衰竭的小儿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发生呼吸衰竭的小儿分为2组,其中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高频喷射通气,另外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N-CPAP通气,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时间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愈27例,治愈率62.8%(27/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4.2%(19/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3/43),低于对照组25.6%(11/4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呼吸支持设备N-CPAP安全性高,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纠正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9.
黄依琴  傅卜年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69-1170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长期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中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被调查患者均在PSG监测下应用自动调定呼吸机(Auto-CPAP)作治疗前压力滴定,使用CPAP的患者以Auto-CPAP中90%的最高压力为调定压力,治疗时间每夜在5~8 h。结果鼾声,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0.01)。呼吸机治疗并发症以口咽干燥、鼻罩漏气,头带不适最为明显。结论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对疾病认识水平、家庭情况对长期使用呼吸机有一定影响,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明显提高了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应定期随访,及时纠正呼吸机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软腭功能、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