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40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1612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18篇
  3篇
中国医学   122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上呼吸道疾病,与普通感冒比较,全身症状较重,高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更加严重。2009年冬季流感流行期间,笔者采用银翘散和白虎汤加减治疗流感导致的持续高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2.
小儿高热惊厥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用  何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47-148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的93例小儿高热惊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复方氨基比林联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于憔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48-148,150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经过对患儿初次发作年龄、初次发作体温、惊厥家族史、发作持续时间特点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复发的相关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持续时间10min,有热惊厥和癫痫家庭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易于复发。结论高热惊厥的复发与家族史、初发年龄、体温、初发时发作类型、患儿免疫功能及是否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日后EP发作的关系。方法:对156例6月~5岁患儿的脑电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低体温组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高体温组,初发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临床随访转变为EP的可能性越大。②临床上应在惊厥发作2周后进行EEG检查,这时EEG改变对判定其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荆防擦浴液擦浴对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60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实验组78例,使用荆防擦浴液擦浴降温。比较2组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下降幅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擦浴0.5h后体温下降不明显,而在1h后及以后的时间点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擦浴0.5h后及1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1.5h后体温与初始体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个时段体温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5h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大,1.5h后实验组体温下降幅度大。实验组寒颤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荆防擦浴液降温效果良好、温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表证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酒精对患者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擦浴降温,30min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药酒精擦浴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对脑膜炎患儿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将60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温水擦浴法,B组采用冰敷法,c组采用乙醇擦浴法,监测降温效果、降温后持续时间及机体反应情况。结果:B组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c组优于A组,且易出现机体不良反应。结论:B组退热效果快,降温后持续时间长,降低了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故可作为脑膜炎患儿高热降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外感高热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外感高热包括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感染无特效药,治疗中产生了诸多困难,目前来看难以解决.外感发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由外感六淫邪毒或温热、疫毒所致,以恶寒、发热、体温升高、口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温病、伤寒发病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99.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上颈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高热。临床急诊常用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笔者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确诊为中枢性高热患者(共计6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  相似文献   
1000.
文通过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进而阐明其病因病机,选方用药机制,和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