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53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5篇
口腔科学   693篇
临床医学   909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42篇
特种医学   2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96篇
综合类   1592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51篇
  4篇
中国医学   143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上颌骨缺损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Brown分类进行上颌骨缺损分类,并依据缺损部位进行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缺损部位及类型上保持一致,对照组患者给予纯钛赝复体支架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给予维他灵2000支架赝复体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固位功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7.43%及79.48%,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55,P<0.05).结论 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可有效的修复上颌骨缺损,恢复患者容貌,改善其语音功能及咀嚼功能,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估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同期进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前、后全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6例,有效率76.9%.术后无并发分流管梗阻及颅内感染,无过度分流.术后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全组患者恢复良好18例(69.2%),中残6例(23.1%),重残或植物生存2例(7.7%),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CT有12例患者脑室较术前明显缩小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同期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同期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减轻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18年10月,对41例四肢不同类型骨不连或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采用以单纯胫后血管束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5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修复9例、游离移植27例。切取胫骨瓣长度为1.0~8.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8.0 cm×25.0 cm。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片随访,直至骨质愈合。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胫骨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骨不连、骨缺损修复后,骨愈合良好,3~8个月骨折线消失。其中,27例皮瓣与修复区周围组织基本相平,14例有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手术后,也与周围组织平齐。19例掌骨或指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22例胫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三种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各有优缺点,又相互补充,是一类较为可行的骨不连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两种移植材料治疗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真奇  练克俭  康两奇 《肿瘤》2000,20(3):184-186
目的 比较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脱蛋白牛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63例,对照组有62例,接受了骨移植术治疗,经平均随访20个月,两组腔洞性骨缺损的愈合率及各种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体骨移植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牛松  相似文献   
995.
带蒂腓骨移位修复胫骨股骨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总结修复胫骨上段,中段及股骨下段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1974年5月 ̄1997年8月应用四种带蒂腓骨局部移位术修复胫骨,股骨头段骨缺损25例,其中胫骨上端良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带蒂腓骨移位,膝关节融合9例,胫骨干良性长段骨肿瘤或瘤样病变者,截除后带肌蒂腓骨移位,行胫腓骨融合术9例,胫骨中下段广泛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截除后血管蒂腓骨向远端内侧移位,胫腓骨融合2例,股骨下端良性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996.
例 1,女 ,30岁。患者于 1979年 5月因右膝部外伤 ,在本单位服用消炎药后症状缓解 ,右膝疼痛时轻时重。 1980年 1月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右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 ,给予入院后行肿瘤刮除 ,取同侧髂骨植骨术 ,病理诊断为右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 1年半后感觉右膝部疼痛 ,经复查发现肿瘤复发 ,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右胫骨近端呈肥皂泡样改变 ,肿物为偏心性 ,内部多处骨嵴形成 ,外髁部向外侧膨胀隆起。 10月 30日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近端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术。术中发现第一次的植骨小部分成活 ,其余已完全被肿瘤组织代替 ,有多个小骨腔 ,充满…  相似文献   
997.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冯峰  程春生 《中国骨伤》2000,13(11):643-644
目的 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132例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患者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别选用有效中药于自控中药湿热熬治疗机上恒温冲洗创面2~4周,配合敏感抗菌素的应用,行病灶彻底清除和复合组织移植Ⅰ期治疗。结果 132例中2例手术失败,126例获得1~6年随访,121例治愈,2例骨髓炎复发,3例骨不愈合,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控制感染基础上,应用显  相似文献   
998.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目的 研究自固化磷酸钙水泥(ACPC)人工骨修复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ACPC人工骨修复30例患者36处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平均年龄26.5岁。骨缺损大小均为15cm^2,骨缺损病因依次为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内生软骨瘤和髂骨供骨区等。观察患者术中A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随访平均时间9.4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999.
BMP-2、TGF-β、bFGF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永刚  卢世璧  王继芳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399-402,I028
目的 通过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BMP-2),β型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表达,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2只,发为6组,每组7只,在其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另一侧为对照侧。  相似文献   
1000.
下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临床治疗较为困难。1994年以来,我科应用以腓动脉为血供的腓骨、联合皮瓣行游离移植治疗下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2~52岁,平均36岁。5例伴有胫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