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1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215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783篇
口腔科学   199篇
临床医学   4475篇
内科学   2105篇
皮肤病学   485篇
神经病学   427篇
特种医学   6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590篇
综合类   6011篇
预防医学   2818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3663篇
  25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539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271篇
  2011年   1218篇
  2010年   1305篇
  2009年   1226篇
  2008年   2491篇
  2007年   2016篇
  2006年   1449篇
  2005年   1981篇
  2004年   1227篇
  2003年   868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和STAT3在早期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手术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效用。结果: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83.33%,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7%和26.32%,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之间HSP90和STAT3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联合HSP90和STAT3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时阳性预测值为0.70。结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且联合HSP90和STAT3可有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病原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 737株从新生儿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血培养标本10 437份中阳性2 737例,阳性率26.2%。其中革兰阳性菌2 083株(76.1%),革兰阴性菌456株(16.7%),真菌198株(8.7%)。血培养结果显示新生儿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革兰阳性菌药敏显示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克林霉素类、磺胺类高水平耐药,耐药率>80.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但对常用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氨苄西林他唑巴坦)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新生儿科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为首选抗生素,实验室要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报道2例罕见的发生于腮腺的涎腺嗜酸细胞性脂肪腺瘤。大体观察:2例均包膜完整,1例呈多结节状,1例呈哑铃状。镜下观察:2例肿瘤均被覆薄的纤维性包膜,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和大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巢混合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嗜酸性细胞均表达人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部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5/6、CK19、p6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不表达S-100蛋白、Calponin、DOG1,Ki-67阳性指数约1%~2%。2例分别随访4和5个月,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革兰阴性菌中分子伴侣在双组分蛋白跨细菌内膜及周质空间中的作用。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双组分蛋白FhaB*/FhaC系统为例,使用不同分子伴侣蛋白的敲除菌株,制备成原生质球后,研究不同的分子伴侣对底物蛋白FhaB*分泌至周质空间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分子伴侣蛋白Skp、DegP、PpiD、YfgM单独和PpiD/YfgM同时敲除后,对双组分蛋白FhaB*蛋白的分泌基本无影响;而单独敲除分子伴侣蛋白SurA或双敲除Skp/DegP则显著影响了FhaB*蛋白跨内膜分泌至周质空间的过程。结论革兰阴性菌中可能存在由SurA蛋白介导或由Skp和DegP蛋白共同介导的两个分子伴侣途径,以介导双组分蛋白分泌系统的底物蛋白跨内膜分泌至周质空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分析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革兰染色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2例疑似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格兰染色法和生理盐水法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真菌检出率。结果格兰染色法真菌检验阳性123例(80.92豫),生理盐水法真菌检验阳性84例(55.26豫),两种方法真菌检验阳性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革兰染色法具有敏感性好、检出率高等特点,检出率高于生理盐水法,是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检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宫颈癌在现代女性所患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如果宫颈癌能及早发现,它属于极易治愈的癌症之一。宫颈癌筛查目前被认为是控制宫颈癌发病的最有效手段,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的宫颈癌筛查是采用薄层液基制片技术联合巴氏染色,受多因素影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酸性磷酸酶检测是一种新近应用于子宫颈异常细胞筛查的化学染色及细胞学检测方法,其检测原理是宫颈异常细胞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利用化学染色方法在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内形成红色沉淀。本文分析了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的特征以及与TCT-巴氏染色样本进行对比观察,提出酸性磷酸酶染色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及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2011~2014年收治的4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30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0例。结论整体护理能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98.
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水蛭肽嵌合蛋白(recombinant neutrphil inhibitory factor and hirulog hybrid,TNHH)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新型嵌合蛋白,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栓塞后的脑组织损伤修复,减少脑水肿,防止微小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微循环,是一种有前景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I、II期研究[1-2]。由于在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率,分析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与毒力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自无菌体液的肠球菌属细菌,使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进行形成能力的强弱分级,采用PCR方法筛查7种常见的肠球菌毒力基因以及Fsr群体感应系统基因(fsrA、fsrB、fsrC)。结果共收集了112株肠球菌菌株,其中粪肠球菌52株,屎肠球菌60株;两者生物膜形成的阳性率分别为63.46%和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2株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esp 40.38%、gelE 69.23%、sprE 73.08%、asa157.69%、cylA 46.15%、cylB 48.08%、cylM 50.00%、fsrA 40.38%、fsrB 42.31%、fsrC 80.77%,携带esp、asa1、cylA、cylB、cylM和fsrB基因的菌株更易形成生物膜。60株屎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esp 65.00%、gelE 10.00%。结论粪肠球菌比屎肠球菌更容易形成生物膜;多种毒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提示生物膜的形成并不是由单一基因调控,而是由多个基因多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按住院期间的护理方式分为医护一体化组154例和对照组146例,医护一体化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依从性[包括用药依从性和用药信念]、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FACT-B)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2个月,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医护一体化组低于对照组(P0.01);医护一体化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FACT-B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医护一体化组高于对照组(P0.01);医护一体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