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33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984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02篇
  5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预吸氧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探讨预吸氧对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7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7亚组):A1(正常对照组)、B1-B3(50%预吸氧15、30、60min组)、C1-C3(100%预吸氧15、30、60min组)。按照预吸氧浓度、时间分组实验,取大脑保存,免疫组化分析大脑皮层HSP70阳性神经元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TAB)检测脑匀浆液中MDA含量。结果 病理示B1-B3组损伤轻微,C1-C3组神经元损伤严重,与预吸氧时间无关;预吸氧诱氏HSP70产生;C1-C3组随吸氧时间延长MDA水平升高显著。结论 1.预吸氧对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50%预吸氧可引起轻微的可逆性损伤,100%预吸氧可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诱导神经元HSP70的合成,但HSP70不能完全修复神经元的损伤。2.脑损伤程度与MDA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预吸氧浓度越高引起的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2.
郝晋东 《中国针灸》2005,25(7):473-473
李某,男,38岁,干部.1999年6月12日晚8:30入院.病史:当晚在住处不慎被电击伤,当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约40分钟后被同事发现,急送入医院,来院时见呼吸停止,ECG示室颤.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持续高流量吸氧并反复行2次电击复律等综合抢救.10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但仍深昏迷,时有抽搐发作.在常规予中枢兴奋剂、脱水剂、脑细胞营养剂、激素及能量合剂等药物后,于起病4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次日晨延请会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对缺氧患者常用的供氧方法有面罩法、鼻罩法、鼻塞法及鼻导管法。这些吸氧器具在用于婴幼儿时有许多不便之处。如:面罩供氧需氧量大;患儿的体位需固定,既不利于家长护理,也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有时患儿难以耐受长时间的固定体位,不配合治疗而影响疗效。用鼻塞或鼻导管供氧,因其对鼻腔和鼻黏膜的直接刺激,容易导致患儿哭闹烦躁,加重缺氧;有时患儿鼻腔的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口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病例1:男性患者,52岁,因剧烈心前区痛放射至左上肢3h来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间断服用降压药。查体:神清,生命指征正常,ECG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机梗死。立即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建立静脉通路。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消失.BP0/0kPa,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立即行面罩给氧.同时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5.
肺原性心脏病吸氧护理探讨福州市第二医院吴本秀罗立根肺心病病死率为12%~25%,其中呼吸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00kPa(6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7k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130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功救治102例。结论:要减少早产儿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护理工作起着相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孙平 《山东医药》2003,43(28):60-60
20 0 0~ 2 0 0 2年 ,我科收治早产儿 2 2例。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0例 ;平均胎龄 34周 ,平均体重 2 10 0 g。本组均自出生第 1天起入暖箱 ,箱温 32~ 36℃ ,相对湿度 5 5 %~ 6 0 % ,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其中 6例死于肺出血及硬肿症 ;16例存活出院 ,存活率 73%。平均住院2 0天 ,出院时平均体重 2 5 0 0 g。护理 :1保温。立即置入暖箱 ,每小时测一次体温 ,并做详细记录 ,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尽量少开箱门 ,因需暂停暖箱时 ,应先将包被预热 ,并加用热水袋保暖 ,防止烫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19.
氧气湿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持续低流量吸氧时氧气所达到的湿化作用,使病人感觉舒适,痰液稀释,易咳出或吸出,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方法:使湿化瓶中的水温保持在32~38℃为宜。结果:吸入湿化的氧气使病人感到舒适,痰液易咳出。结论:当湿化瓶中的水温保持在32~38℃时,氧气充分湿化,预防了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及感染。  相似文献   
20.
王长梅  李钢  耿斌 《医疗装备》2003,16(11):15-16
本研究项目是一种医用吸氧自动计时装置,用于临床患者在吸氧治疗过程对吸氧进行自动计时的气流自动计时器,该装置运用气流传感器和电子微电脑控制原理,可实现在病人吸氧时同步自动计时及吸氧停止时自动停止计时,并显示累记计时时间。该吸氧自动计时器具有:安全准确,操作安装方便,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从而彻底解决了医患之间因吸氧费结算不准确造成的纠纷。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